当前位置:首页>论坛交流
论坛交流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李玉刚在第六届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5/11/23 16:01:00 来源:未知 浏览:()

 

双鸭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玉刚

一、用新要求引领东北东部区 域务实合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新常态”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 的总趋势。会议还提到了“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着眼点很高,更 有利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在 落实《规划》当中,我们应切实把握 新要求、自觉适应“新常态”、主动 推动新战略。一是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14 个市( 州、 委) 地处东北亚核 心区,绝大多数城市是沿边、沿海城 市,具有扩大对东北亚以及欧亚大陆 开放的独特地缘优势和发展基础优 势。我们应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推进一体化开放、区域化共赢。南部的几个市(州),应充分发挥沿 海、 沿边优势, 主动融入“21 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扩大对韩、对 日开放,为北部市(州)发展对韩、 对日贸易提供支撑。北部沿边城市, 应充分发挥口岸优势,主动融入“新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扩大对俄开 放,辐射欧亚大陆,为南部市(州) 发展对俄及欧亚贸易提供战略支点。 二是建设立体式新通道。在“新 常态”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投资 机会将大量涌现, 这为我们打通交 通大通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 在落实《规划》时,应抢抓机遇,加 快打通贯穿南北的铁路、公路“大动 脉”,加快支线铁路、公路建设和改 造,做到规划紧密衔接、建设有序推 进,打通“断头路”,建成“直通桥”,把交通“大动脉”打造成带动区域发 展的“经济大动脉”。同时,统筹科 学布局机场、港道,加快打通“空中 走廊”和“黄金水道”,形成水、陆、 空立体交通网。三是适应产业发展新变化。 “新常态”下的经济,“新技术、新 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 会大量涌现”、“生产小型化、智能化、 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市 场竞争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 主的竞争”、“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 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 成主流”。加强区域合作应该着眼于 这些特征,一方面,应按照新特征, 调整产业方向,完善产业布局,改造 提升传统产业,谋划推进新项目,加 快建立新的产业支撑体系,实现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互补性,避免重复建设,并做好相互之间的产业承接或衔接,推动区域内产业差异发展、优势互补。

二、用新政策推动东北东部区域深化合作。

《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是我们抓好《规划》落实的重要依托。因此,在落实《规划》当中,我们应与《振兴意见》紧密对接,用活政策,放大优势,补齐短板,以产业同构、品牌同创、创新协同为动力,推动区域转型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化。东北东部粮食、畜产品、山产品、水产品富集, 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 势,但加工水平较低,“原字号”输出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应紧紧抓住国家鼓励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在东 北地区布局生产基地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推进绿色食品高端转化增值,加快把大粮仓、大畜牧、大林产、大水产打造成东北乃至全国的“大厨房”,把我们的绿色食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叫响区域绿色食品品牌。

二是加快推进生态旅游一体化。我们 14 个市(州、委)旅游资源富集, 冰雪、森林、湿地、温泉、海滨、边 境、文化等旅游资源,特色优势明显, 而且通过多年来的精心打造,都培育 和发展了一批旅游拳头产品。在落实《规划》当中,我们应抓住国家鼓励 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的有利机遇,加 快推进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打造精 品旅游线路,统一区域旅游品牌,统 一包装、推广,加快提升区域旅游业 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是加快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我们 14 个市(州、委),是东北沿边、沿海开放的重点区域,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将同步发生。因此,我们应抓住国家扩大对俄、对东北亚开发的机遇,探索建立区域内海关“三大联检”互通互认,加快推进对外开放人员往来便利化、货物通关便利化,加快把东北东部打造成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

四是推进技术创新协同化。我们14 个市(州、委),大部分处于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层次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的矛盾突出。我们应抓住国家对东北技术创新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的机遇,坚持整合域内资源与引进域外智力相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提升科技对全区域主导产业的支撑力。

三、用新机制保障东北东部区域

 

紧密合作。落实好《规划》,必须突破体制障碍,强化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协调机构并赋予实质性的职能,使其真正能够担负起协调区域内各市(州)的重任。加快完善区域内市(州、委)经常性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确保各市(州、委)在经济发展、产业定位、项目选择等方面,能够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利益出发、从战略布局出发,防止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恶性竞争,全力构筑“抱团”发展、错位提升、区域共荣、合作多赢的工作局面。二是强化经济合作机制。突出市场化导向,打破行政区划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激发经济活力。建立区域企业联盟,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协作,联合开发优势资源,培育品牌企业,共同开拓市场,推动产业发展。三是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加快建立区域内企业合作交流、人才技术合作、投融资合作、信息资源共享、对外开放合作等平台,在产业分工协作、生态环境保护、市场供需变化、对外开放合作等方面形成共建共享 的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和机遇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