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3/31 14:09:00 来源:七台河市人民政府 浏览:()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七台河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31日

 

目 

 

第一章立足新起点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七台河新征程…1

第一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1

第二节“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6

第三节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10

第二章“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10

第一节指导思想……………………………………………………10

第二节基本原则……………………………………………………11

第三节发展目标……………………………………………………12

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5

第一节巩固延伸煤及煤化工产业…………………………………15

第二节承接集聚生物医药产业……………………………………18

第三节培育壮大石墨新材料产业…………………………………20

第四节提质升级再制造产业………………………………………22

第五节统筹谋划新能源产业………………………………………23

第六节实施园区提升行动…………………………………………25

第七节积极发展数字经济…………………………………………28

第四章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29

第一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9

第二节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31

第三节做大做强畜牧产业…………………………………………33

第四节实施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行动………………………………34

第五节实施产业融合富农行动……………………………………35

第六节深化农业农村改革…………………………………………36

第七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7

第五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塑造转型发展新优势………………39

第一节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39

第二节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40

第三节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40

第四节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41

第五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41

第六章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42

第一节深化供给侧改革创造新需求………………………………42

第二节推进需求侧改革激发新消费………………………………42

第三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43

第四节提升商贸物流产业…………………………………………44

第五节扩大开放合作………………………………………………45

第七章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转型发展新动能…………………………46

第一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46

第二节激发民营经济活力…………………………………………47

第三节提升重点领域改革质效……………………………………48

第四节强化金融服务业创新升级…………………………………49

第五节完善人才发展体制…………………………………………50

第六节推动青年成长发展…………………………………………52

第八章坚持统筹协调 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和产业发展…………52

第一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52

第二节打造“冠军城市”体育品牌…………………………………54

第三节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56

第九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转型发展新环境……………………58

第一节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58

第二节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59

第三节加强矿区生态综合修复……………………………………60

第四节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61

第五节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63

第十章补齐城市建设短板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63

第一节建设高效快捷立体交通体系………………………………63

第二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4

第三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66

第四节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67

第十一章增强民生福祉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68

第一节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68

第二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69

第三节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71

第四节有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73

第五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75

第十二章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和谐平安七台河……………………77

第一节落实“五大安全”理念………………………………………77

第二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7

第三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78

第十三章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79

第一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79

第二节强化招商引资抓手…………………………………………80

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81

第四节完善规划评估制度…………………………………………82


 

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我国调整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攻坚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推动七台河市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纲要是今后五年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蓝图,是全市人民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锟斤拷立足新起点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七台河新征程

第一节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七台河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依托煤、延伸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发展思路,以实施“520”振兴工程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攻坚任务,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不利因素叠加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经济转型和创新驱动迈出坚实步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煤化工、机械制造、家具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2019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4.340.844.9。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成功引进联顺生物制药产业项目,开发区获批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河产业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园被列为国家火炬石墨及石墨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通过终期验收。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估连续三年被评为良好,累计获得国家资金支持40.14亿元。构建新型产业,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经验做法,受国务院通报表扬。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启动人才四个基地建设,直接引进人才460名,与清华、北大、哈工大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刘忠范、刘云圻、徐滨士、张锦、朱美芳、侯保荣6名院士团队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对接项目200余项。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88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户,较2015年增加一倍。

改革开放和营商环境取得重大进展。放管服改革全面深化,审批事项和时限大幅压缩,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商事登记实现“35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天,五年来新增市场主体31190户。出台黄金十条系列政策,打造六最服务体系,掀起新一轮民营企业发展热潮,2019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96.2%,贡献60%以上增加值,70%以上税收,80%以上就业,90%以上研发投入,成为七台河转型振兴主力军,被国家发改委等部委评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改革示范城市。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布局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并完善市级国资监管体制机制,组建6大投融资板块,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完成龙煤、大唐、中铁等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和厂办大集体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闭矿井101处,退出落后产能545万吨,全市4330万吨以上矿井进入改造升级阶段,4处新建矿井获批建设。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承办一带一路丝路电商高峰论坛等对外经贸活动,加强与俄罗斯和日韩经贸往来,中韩科技产业园签约落地,中韩草莓小镇建成。与江门市对口合作的江河产业园区开工建设,并成为七台河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产业项目对接与干部人才交流深入推进。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

民生保障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20项利民行动,坚持每年办好30件民生实事,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财政民生领域累计支出432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近81%,普惠型民生加速向幸福型民生转变。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340元,分别是2015年的1.32倍和1.34倍,增速均高于经济增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省级贫困县勃利县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4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085624245人全部脱贫。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全市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3万人,年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6%以内。累计投入资金12.3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务院评估验收,高中阶段重本、普本入段人数连年递增,职业技师学院办学规模不断壮大。文化公共产品供给持续增加,市文化中心主体工程完工。冰雪竞技体育优势明显,被命名为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体育训练基地”“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成功举办冰雪嘉年华、中俄短道速滑邀请赛、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活动。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成采煤沉陷区棚户区改造,搬迁安置23128套,发放货币化安置购房补贴22.8亿元,14万棚户区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三连增。居民供热、供水、供气收费标准保持全省最低。养老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明显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稳步推进。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城乡社区治理成效显著。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平安七台河建设扎实推进,连续17年无重大火灾事故,七台河综合应急救援基地列入国家级救援队伍目录,全国反洗钱骨干联勤中心落户我市,雪亮工程视频监控实现城区全覆盖,超常规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坚决打好碧水、蓝天、净土、原生态保卫战,持续开展城市14个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划定112个农村水源地环境保护区。深入实施桃山湖生态环保综合治理水利工程,统筹推进倭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倭肯河全面退出劣类水体,形成一湾五海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景观。市辖区新能源公交车辆达到278台,占传统定线公交车33.25%。淘汰燃煤小锅炉360台、500蒸吨,淘汰老旧黄标车1138台,完成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公司4台机组(190万千瓦)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持续推进重点工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提前完成十三五大气减排目标。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受国务院通报表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76.6万亩,占我市国土面积的8.25%。生态恢复治理投入15.22亿元,环保投入15.69亿元。启动垃圾发电、餐厨废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危废处理和国家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完成恢复治理塌陷区土地面积847.68公顷、矿山废弃地面积218.44公顷。国家园林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复检验收,森林覆盖率48.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1%,获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市称号。

城市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坚持规划先行,建管并重,推进综合治理,城乡环境面貌持续改善。坚持以路为纲,着力打通半截路、改善瓶颈路、提升等级路、打造美丽路。牡佳高铁即将建成通车,七台河综合客运枢纽站开工建设,新建3.29公里的城市西环公路,完成全长27.62公里依宝公路七台河段大修、同汪公路勃利至勃林界段改扩建工程,七桃路改扩建、佳境街、文华路改造工程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大同街东延、同仁路北延、人才街、同进街、奋斗路、东风路、福佑路等城市道路。城市供水工程竣工通水,净水厂及管网改造同步推进,成为全国首座自来水直饮全覆盖城市,将在50年内彻底解决供水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改造供水主管网67.3公里,分支管网改造460公里、小区内管网改造260公里,24小时供水覆盖率由40%提高到100%。改造供热管网79.84公里,升级改造供热站17座,供热面积由1111万平方米发展到1363万平方米。完成市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新建污泥处置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建成国家级生态文明乡镇3个、生态村5个,勃利县青山乡奋斗村、茄子河区铁山乡四新村等10个村被列为省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完成桃山公园、人民公园以及出城口景观升级改造。市域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推进法治七台河建设,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始终把党的建设贯穿改革、发展、稳定各方面全过程。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开展工作,驰而不息纠四风、转作风,时刻保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优势,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转型振兴凝聚了发展共识、汇聚了发展力量。

第二节锟斤拷“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并在全球快速蔓延,中美贸易摩擦、世贸组织面临自成立以来最大危机等多重不利因素,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合作困难增加,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多。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在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上,我国经济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十四五时期,七台河市进入产业转型突破期、深化改革攻坚期、社会治理转型期、绿色发展巩固期的关键阶段,我们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强机遇意识和挑战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办好自己的事。

(一)“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机遇

东北振兴战略带来的政策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针对东北地区改革发展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为我市加快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了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强大政治动力。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市场机遇。在国家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的背景下,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做强优势产业,积极承接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转移,为七台河市推进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集成提供了更多契机。抓住黑龙江省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机遇,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积极争取特色农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产品出口,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加强与俄罗斯在能源开发、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合作交流,开拓中医药、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为七台河市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加快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的建设机遇。抓住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等特殊类型地区在资源开发、产业布局、财政税收、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盘活资源,释放产能,为转型发展提供要素支持。依托重点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独立工矿区改造升级工程,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升级,为转型发展提供环境支撑。

龙粤对口合作逐步深入带来的空间机遇。抓住黑龙江省建立龙粤对口合作常态化机制的机遇,加强与江门对口城市在人才交流、产业对接互补、重点园区共建等方面合作,与江门联手开拓对俄市场,借助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扩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打造跨区域合作样板。

黑龙江省城市群建设的区位机遇。发挥龙江东部城市群节点城市的区位优势,把握牡佳高铁开通契机,积极推动融佳接哈区域一体化,加快与佳木斯核心城市深度融合,主动接轨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推动与周边区域合作联动,打破要素流动藩篱,加快在平台共建、科创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引育等方面探索一体化协作新模式,为七台河市拓展发展空间、弥补高端要素短缺、实现动能转换提供重要机遇。

数字龙江建设带来的技术机遇。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对接黑龙江省数字龙江规划,抓好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聚焦智慧城市、智慧矿山、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康养等领域开发应用场景。数字技术成为创新驱动的强大动力,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带动催生产业形态转型升级。

(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挑战

外部多重压力叠加作用依然明显。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外部环境出现更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全球经济放缓。全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趋势更加明显,各地对生产要素的争夺更加激烈,七台河市区域边缘化趋势明显,经济发展压力不断加大。

内部制约振兴发展的短板依然突出。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矛盾日益凸显,替代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促进消费动力不强,文化体育旅游产业潜能没有真正释放。重点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人口和人才外流严重。生态环境还很脆弱,城市基础设施薄弱。民生领域短板和安全稳定还有较大压力等等。新冠疫情加剧了经济下行压力,疫情冲击下暴露出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短板亟待补齐,十四五期间攻坚克难的任务异常艰巨。

第三节锟斤拷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按照省委工作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全市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到新高度,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章锟斤拷“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第一节锟斤拷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自觉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快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七台河进程,努力建设文明、富强、美丽、幸福七台河。

第二节锟斤拷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根本保证。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市情实际出发,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集中力量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第三节锟斤拷发展目标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省委十个新突破目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厚植后发优势,发展潜力充分释放,质量效益显著提高,2025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工业产业体系日臻完善,服务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得到新优化,民营经济发展动能进一步释放,对外开放实现新进展,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功能品质得到新提升。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交通路网通达性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城市棚改、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和公共安全系统更加完备,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品质化,打造更加畅通更加美丽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稳步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全面融合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显著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生态环境取得新变化。生态修复与治理取得重大进展,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努力建成文明城市、体育强市、旅游休闲城市。

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市域治理取得新进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作用更好发挥,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进一步健全,平安七台河建设扎实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专栏1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序号

指标名称

目标

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5.5

预期性

2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

48

预期性

3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例(%

>67

预期性

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65

预期性

5

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

>5

预期性

6

非煤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60

预期性

7

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5

预期性

8

每万人口拥有发明专利数(个)

1.26

预期性

9

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5.2

预期性

1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6

预期性

11

城镇调查失业率(%

<6

预期性

12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5

约束性

13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3.0

约束性

14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4.1

约束性

15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个)

1

约束性

16

人均预期寿命(年)

79.72

预期性

绿

17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个百分点)

1

约束性

18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约束性

19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幅(%

23

约束性

20

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约束性

21

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占地表水比例(%

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约束性

22

森林覆盖率(%

41.5

约束性

安全

23

粮食总产量(万吨)

>100

预期性

24

煤炭自给率(%

>78

预期性

注:带【】为期末总量值,其他为年增数值。

第三章锟斤拷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坚持稳煤固基、多元发展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园区提升工程,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到2025年,规上企业达到125户,百亿级企业5户。

第一节锟斤拷巩固延伸煤及煤化工产业

依托煤焦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和粗苯深加工产业基础,按照企业、项目、产品、技术、园区五位一体推进思路,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实现产业高端化、产品差异化、生产集约化。到2025年,煤化工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有序开采煤炭资源。加强东西部和外围区域煤炭资源勘查,增加煤炭资源储备。支持七矿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促进煤炭资源高效安全有序开采。支持有实力企业加大域外境外煤炭富集地区资源开发,扩大资源域外储备。到2025年,原煤储量达到17.14亿吨以上。

加快矿井改造升级。实施《黑龙江省七台河矿区煤矿建设项目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省批复保留矿井在十四五中期全部建成投产,推进煤炭产能有效释放。落实《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煤矿一优三减措施,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到2025年,煤炭产能达到2475万吨,以七矿公司新兴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为试点,建设3-5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井下高危岗位职工人数减少30%

专栏2  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煤炭资源勘查

推进窝棚河煤炭普查探转采矿项目、都北岭西南区煤炭勘探探转采项目、勃利县宏伟林场煤炭详查转采矿项目、勃利县北山口煤炭勘探探转采项目。

矿井改造升级

新建矿井:宝泰隆新材料煤矿一矿、二矿、三矿。

改扩建矿井:鹿山优质煤六井、慧泉电力燃料五井、东泰矿业华泰煤矿、亿达信能源宝源煤矿、岚峰矿业十三井、晟丰矿业一井、亿矿矿业煤矿、宝泰隆矿业宝忠煤矿等35处地方煤矿,七矿公司7处煤矿。

有序退出矿井5处。

智慧矿山建设

推进智慧矿山建设项目。

 

推动焦化装置提档升级。应对国家焦化产业准入政策,支持焦化企业主动突破部分环节关键技术瓶颈,提升系统集成优化水平,推动落后焦化产能升级改造。到2025年,全市焦化企业装置全部符合国家要求。

推动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充分释放焦化产能,支持焦化企业建设甲醇和LNG生产装置,打造生产烯烃及聚烯烃等下游产品的煤化工产业链条。促进焦化副产品应化尽化,支持规模较大企业建设煤焦油综合利用和粗苯精制装置,打造焦油深加工产业链。鼓励焦化企业以化代焦,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或多家企业联合,利用化工焦生产烯烃或乙二醇等下游化工产品。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实现300亿元。

大力发展精细化工。鼓励企业以化代煤,借助气化龙江有利时机,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开发合成染料、有机颜料、表面活性剂、粘接剂、感光材料、磁性材料、催化剂、合成材料助剂、电子化学品及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工制品、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品。

推动煤炭行业资源整合。推动煤炭企业和化工企业整合,以煤化工企业为核心,建立市煤化工行业协会,整合全市地方煤矿、洗煤厂、煤化工企业以及龙煤集团七矿公司的有效资源,鼓励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煤化工企业竞争力,促进七台河市的主焦煤优势和煤化工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化工企业整合,统筹协调煤气、焦油和粗苯三大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规模经济,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煤化工产业整体优势。

专栏3  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焦化装置提档升级

推进吉伟、亿达信等重点焦化企业的焦化装置改造升级。

打造现代煤化工

产业链

支持宝泰隆、隆鹏、亿达信、吉伟等公司打造焦炭合成气甲醇(化肥、稳定轻烃、LPGLNG、三聚氰胺、乙二醇等)烯烃聚酯(聚碳酸酯、尼龙6工程塑料等)产业链。

推进隆鹏、吉伟等公司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对焦油初级加工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焦油初级馏分(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等)粗产品(杂酚、工业萘、粗蒽等)精产品如芴(精萘、甲基萘、联苯、蒽、咔唑、苯酚、二甲酚、邻位甲酚、对甲酚、喹啉、吲哚等)—9-芴酮双酚芴产业链。

积极盘活隆盛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龙澳5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兴盛5万吨环己酮等闲置产能装置,规划苯加氢精制,形成粗苯纯苯、二甲苯、对二甲苯(PX)、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PET)产业链。

打造精细化工

产业链

以天然气深加工为主线,建设天然气净化及转化热回收装置、H2/CO分离、草酸二甲酯装置、乙二醇装置,生产合成树脂PET纤维级PET瓶片级PET等,生产醇酸树脂、乙二醛等。

采用酚油、混甲酚、甲基苯酚、邻硝基对甲苯酚、邻硝基对甲基苯甲醚、克利西丁的分离、硝化、醚化、加氢、磺化等装置,构成焦油对甲基苯酚邻硝基对甲基苯酚克利西丁产业链,重点推进金栢利精细化工项目建设。

第二节锟斤拷承接集聚生物医药产业

巩固医药产业基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引进关联企业,搭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到2025年,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支柱型基础产业,七台河成为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和创新基地。

集聚生物成品药产业。促进抗病毒药物、免疫力药物、保健类药物、农药兽药等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依托联顺生物制药,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焦产业链建设,推进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25年,联顺产值达到250亿元,建成生物成品药产业集聚基地,推进七台河市制药行业与先进地区对接。

壮大生物原料药产业。依托七台河经济开发区,完善生物发酵产业园区产业布局和配套建设,强化校地、校企合作,在原料利用、生物加工过程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合作研发,加快构建生物原料药产业链,推动新型发酵产品、生物饲料与生物基化学品规模化发展,推动生物基产品及其衍生物开发和产业化。夯实原料药、医药中间体等产业基础,打造集产品研发、中试转化、生产制造于一体的生物原料药创新型中小企业集群。到2025年,争取形成10万立方米发酵规模。

促进北药研究开发。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计划,支持创新民族药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从传统药物向保健品、生物药品、功能食品方向扩展。围绕刺五加、五味子、黄芪等道地中药品种,探索与规模中成药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合作开发,丰富中药深加工品种类型。围绕桔梗、万寿菊等,重点发展保健养生产品,开发天然护肤产品、药用日化产品等衍生产品。将中药材与旅游、农家休闲等结合起来,开发药膳等产品,促进药旅联动。加强中药生产基地、加工企业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特色医疗服务。对接科研机构,加快中医药研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勃利县中医药交易市场及电商平台建设,拓展药材加工销售渠道,提高医药产业交易规模和发展水平。到2025年,规上中医药企业达到10户,中医药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

建设医药配套服务体系。依托江河经济开发区,主动承接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投资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要素集聚,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链,建设公共研发平台,加大对研发、中试、生产、销售全过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实现创新企业拎包即驻。围绕医学检验、药品检测、保健品生物效应检测等领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建设,打造生物医药检验检测产业体系。

专栏4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生物成品药产业

打造以泰乐菌素、泰妙菌素、阿奇霉素等为主的基础产品系列,引进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纳米技术制剂、脉冲释药制剂、长循环制剂等新型制剂生产企业。

重点推进联顺生物制药产业一体化项目(续建)、瑞腾科技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

生物原料药产业

集聚研发、生产企业,打造中小企业集群。

重点推进中瑯生物科技年产10万吨葡萄糖酸钠项目。

北药产业

推进勃利县寒地北药产业发展项目、中利生物科技年产 1万吨万寿菊生物质有机肥项目,依托元明村,打造寒地北药特色小镇中草药加工项目、勃利县中草药标准化产业园区续建项目建设。在茄子河区宏伟镇建设中医药小镇。

配套设施建设

重点推进经济开发区生物技术生态产业园建设项目、生物技术产业园区厂房载体及配套建设。

第三节锟斤拷培育壮大石墨新材料产业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石墨烯新材料机遇,加强技术研发,促进石墨烯技术创新与市场应用协同发展,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市场龙头企业高度参与为特征的产学研用协同互动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石墨烯新材料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加强石墨矿物资源勘查和探采。巩固北兴农场境内(宏伟镇西北)和勃利县佛岭村周边石墨资源勘查成果,深化资源详查和深度找矿,维持现有开采规模,实施有序开采,精矿总量控制在30万吨/年。

提高石墨烯研发能力。围绕下游市场对石墨烯材料性能应用需求,强化定向研发能力。强化石墨烯企业与京津、长三角、日韩等石墨烯创新资源高地链接,鼓励企业以战略合作、专家顾问、技术服务、攻关项目等形式拓展创新资源边界。面向市场需求,建立开放项目合作框架与系统联合研发内容,吸引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等多方参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系列核心技术突破。

做好石墨石墨烯精深加工。加快石墨烯在超级电容、锂离子电池等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的产业化,强化产业优势。突破石墨烯在重防腐、污水处理等环保领域重点应用,凝聚产业特色。超前点式布局石墨烯光电领域产品,研发用于健康医疗、可穿戴电子设备等领域的石墨烯传感器,抢占产业高点。2025年,完成宝泰隆新材料百亿级企业培育任务,培育石墨深加工企业15户,总量达到19户,石墨深加工产品力争达到20种以上。

实施石墨烯应用示范工程。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七台河市优势特色产业基础,大力推动石墨烯+”,重点发展石墨烯散热器、防腐涂料等下游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石墨烯在医药、医疗器械、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筛选一批产业化关键技术和产品,探索石墨烯产品首批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搭建生产应用示范平台,打造石墨烯终端应用产品示范应用推广链。

加快石墨烯技术公共平台建设。依托宝泰隆新材料科研院,建立石墨烯基础研发平台,争创国家实验室。鼓励宝泰隆、鑫科纳米等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协作技术创新对接信息平台,强化供给侧技术联合与转移转化,建立政产学研用资创新发展机制。依托石墨烯研究院建设产品展示平台、人才培训中心、国际石墨烯发展交流平台,打造石墨烯产品供给与需求对接平台。

专栏5  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强化石墨矿物资源勘查和探采

推进七台河市密林石墨矿详查等10个探矿权项目,支持3宗石墨采矿权企业加快产能释放。

石墨烯深加工

石墨烯新材料产业:着重推进石墨烯在重防腐、污水处理等领域应用。重点推进鑫科纳米1万吨/年石墨烯涂料和3000/年钛纳米涂料项目、鑫科纳米2万吨/年合成树脂项目、勃利县石墨产业园项目(打捆)、勃利县石墨深加工项目。

石墨烯储能材料:着重布局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三大领域。重点推进万锂泰电材5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万锂泰电材2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人造石墨前驱体项目、万锂泰电材4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包覆碳化项目、万锂泰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奥原新材料3万吨/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天然石墨为前驱体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项目。

石墨烯应用示范

抓住2022年冬奥会有利契机,推进石墨烯在冰雪运动装备产业的应用,打造冰雪运动装备产业链。

开展石墨烯与中医药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开发石墨烯在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疗保健产品中的应用途径。

第四节锟斤拷提质升级再制造产业

用好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政策牌,加快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智能化提升,大力培育服务型再制造企业,实现循环发展。到2025年,再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实现80亿元,规模上企业达到7户以上。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深入与煤炭大型生产矿井、汽车修配厂对接,建立收益分享机制,布局矿山机电产品、汽车废旧产品回收网点。与环卫设施结合设置,形成以城乡社区回收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市场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基地为载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在中心城区、大型超市、机关事业单位启动再生资源垃圾分类试点,合理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加大宣传力度,坚持领导带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提高市民参与再生资源垃圾分类的积极性。鼓励发展互联网+旧货”“互联网+资源循环,建立网上智能回收体系。

实施再制造示范工程。培育一批技术先进、管理创新的再制造示范企业,建设绿色再制造工厂。做大做强轮胎裂解、再生铝、再生塑料等产业,引进光亮铜杆、再生钢铁生产金属制品、铝锭深加工、汽车总成和零部件再制造等企业,推进再制造示范企业建设。

培育服务型再制造企业。鼓励应用激光、电子束等高技术含量的再制造技术,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再制造技术服务,培育一批服务型智能再制造企业。

 

专栏6  再制造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回收体系建设

创新社区乡镇再生资源回收模式,与社区、乡镇政府、村委会合作,在各个社区、乡镇、村固定地点投放智能固废回收箱,开展自助再生资源回收,打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龙头企业。推进实现在线发布、在线预约、在线回收、在线交流、在线服务等功能的网上智能回收体系建设。

再制造示范项目

推进再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重点推进年处理10万吨废旧轮胎资源综合利用科技示范项目、年处理5万吨废旧橡胶综合利用项目、废旧轮胎综合利用项目、年产10万吨矿用产品压延项目建设。

第五节锟斤拷统筹谋划新能源产业

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决策部署,发展先进风电、生物质发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谋划氢能开发利用产业,调整优化全市能源结构。到2025年,风电装机总量达到2000兆瓦,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800兆瓦,生物质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50兆瓦,形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统筹发展可再生能源。有序开发利用风能发电,积极开展七台河市风能资源评测,加强中风能资源勘查,实施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探索发展分布式风电应用。稳步推进生物质发电,结合秸秆回收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积极谋划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光伏扶贫工程建设,采用集中式地面电站、村级电站及屋顶分布式等模式,推动光伏扶贫工程建设。

超前布局氢能产业。依托七台河副产氢气产能优势,以氢燃料电池车应用为重点,加强与央企合作,率先布局氢气制取、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及应用产业,打造龙江氢城品牌。到2025年,培育龙头企业2户,在市域内建设黑龙江地区首座加氢站,建设油氢综合一体加注站2座,争取开通燃料电池公交车示范线路。

——加快产业布局。近期重点发展煤基工业副产氢,培育氢气制取产业;中期重点发展储氢技术和输运技术,向东西部开拓,培育壮大贯穿东西的龙江氢能利用带;远期重点发展氢能利用和设施,围绕市内公交线路、环卫运输车辆先行试点推动。

——促进技术研发。依托宝泰隆新能源新材料研究院和宝泰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等院校及大连化物所、西南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开展90MPa加氢站研发。依托煤化工企业检测中心,组建省级氢能检测机构,建立氢能全产业链测试评价能力体系。规划建设整车、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等五大试验室,提供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领域技术咨询服务。

推动新能源融入城市能源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新能源在线监测系统、电力需求侧管理系统、节能在线监测系统等平台,加强能源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信息对接, 推动多种能源智能融合发展,构建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城市能源供应体系。

开展新能源示范工程。重点在科技创新城、工业厂房、公共建筑等区域,推动实施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示范建设分布式风电,配套建设储能设施和现代化能源信息网络,提升新能源智能调配能力,探索新能源微电网技术、管理和运行模式,全面实现新能源与常规能源融合发展。

专栏7  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可再生能源利用

重点推进勃利县鹏达生物质能源秸秆回收利用项目、勃利县东泽351万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沃睿生物质能源现代化秸杆收储加工中心项目、七台河罗泉风电项目、鹿山紫顶碳吸收合成汽油中试项目、勃利县分散式风电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氢能产业

产业布局

推进宝泰隆3万吨/年燃料电池氢项目。

规划氢气加注站布局。

谋划宝泰隆公司、哈电集团建设氢油电一体站项目。

技术研发

推进宝泰隆研究院与高校、研究院所协作创新。

应用试点

推进公交车应用示范。

第六节锟斤拷实施园区提升行动

坚持以园区建设为依托,以产业集聚为根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产业园区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产业特色突出、创业环境优、创新能力强的百亿级产业园区。到2025年,力争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1个,百亿级产业园区3个。

强化产业集聚发展。按照空间集聚、业态集群的要求,加快建链、强链、补链步伐,重点扶持一批主业集中、主导产品突出、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建设专业特色产业园区。

专栏8  园区定位

园区

重点发展产业

江河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产业。

经济开发区(高新区)

重点发展生物化工、先进制造、现代农业、中草药种植加工、功能食品、宠物食品等产业,争创国家高新区。

再生资源园区

重点发展废钢铁、废旧汽车、废橡胶、废塑料、废机电等废旧资源回收再利用、再制造产业。

新材料园区

重点推进高端石墨、负极材料、石墨烯应用三大产业集群。

煤化工园区

重点推进合成化工、材料化工、精细化工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布局氢能产业。

勃利经济开发区

重点发展煤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县域经济的主要增长极。

强化项目支撑发展。建立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招商引资新机制。大力实施定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建立健全储备项目库、招商(签约、落地)项目库和招商目标客户资源库,形成项目策划储备、招商洽谈、签约落地的全过程服务管理模式。重大项目签约、注册、开工、投产、运营全程实行专人负责制、领办代办制,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按照产城融合、一体发展原则,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产业及项目孵化和培育力度,完善项目退出机制,清理僵尸企业,积极推进闲置低效土地和厂房充分利用,盘活存量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加大园区改革力度。大力推进园区经营事务市场化、服务性事务社会化。推行管委会+公司管理模式,探索推进园区管理企业化、运营市场化改革。建立园区改革创新试错免责机制,鼓励园区实行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

强化绿色转型发展。全面推进智慧产业园区平台建设,实现与政务服务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互联互通,切实做到一张网络管服务。加快推进园区绿色升级,加大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力度,推进产业园区污水管网收集体系、固废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加快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联网,实现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专栏9  园区承载能力提升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江河园区基础设施道路(续建)、经济开发区基础建设项目、高新区未来科技创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高新区新材料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开区基础建设项目。

水电项目

推进江河园区热电联产项目(一期)、江河园区外部供电工程、江河园区净水处理项目。

第七节锟斤拷积极发展数字经济

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部署,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契机,大力培育数字化产业,着力推进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推动智能化,以智能化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到2025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取得突破。

加速产业数字化升级。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数字乡村,鼓励农业生产与大数据、物联网、空间信息、智能装备深度融合,实现对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灾害预警、产品追溯和智能决策。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持制造企业、信息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协同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企业提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智能制造,支持现代煤化工、石墨新材料、中医药、生物药、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重点加强智能传感器与控制设备、智能检测和智能物流与仓储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建设智能生产单元、智慧车间与智慧工厂。发展智慧旅游,发展在线导游、导览、导购、交通导引、客流管理、质量投诉等网络旅游服务,推广3D景色欣赏、游客交流互动等虚拟旅游产品和服务。

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统筹全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探索跨区域共建共享机制和模式,推动建设一批公共服务、互联网应用服务、重点行业和大型企业云计算中心,引导数据中心向集约、开放、共享方向发展。推动大数据在农业、工业、新兴产业等各领域应用创新能力建设,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建设大数据产业链。支持企业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数据分析发掘服务、技术外包服务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

专栏10  数字经济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产业数字化

依托勃农兴达带动,建设农机装备智能制造业产业园区。依托双叶家具引领,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示范工程。

实施企业上云专项,加强企业与阿里、腾讯、华为、百度等优势云服务企业联合,加强供需对接。

数字产业化

推动七台河市5G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七台河市数字城市大数据一体化应用项目建设。

第四章锟斤拷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

坚持三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到2025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25亿斤(全域),实现农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增加值60亿元以上,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

第一节锟斤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巩固提升粮食综合产能。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加强19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采取轮作休耕、保护利用试点、综合调查监测、有机肥培肥地力、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式,加大黑土地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建设与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到2025年,全市耕地面积保持在270万亩左右,建成高标准农田180万亩。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防灾工程建设,重点做好全市8条中小河流重要河段的治理工作,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合理配置灌排系统,更新改造老化设备,完善农田水利、水保工程配套设施,解决工程区内灌溉、排水、防洪及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农田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到2025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6万亩。

全面升级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机械化生产与农田建设相适应,推动主要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进农业高端技术人才,提高农业科技资源要素供给质量和效益。加大科技型涉农企业孵化力度,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全面支撑七台河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5万千瓦,现代规模化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1个,力争创建省级现代农机规范社10个。

专栏11  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

重点推进勃利县、茄子河区、金沙农场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

推进茄子河区铁中灌区改造工程、新兴区长兴灌区改造工程

水土保持项目

推进茄子河区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新兴区长兴乡柳毛河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新兴区长兴乡马鞍村小流域侵蚀沟治理工程。

第二节锟斤拷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优化农业空间布局。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为抓手,发挥浅山丘陵地区生态环境优势和北纬46°地理区位优势,坚持打绿色牌、扛生态旗、走特色路,以产业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智慧化农业空间格局。

专栏12  农业空间布局

区域

重点内容

中部都市农业区

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周边中心河乡、铁山乡、金沙新区、勃利镇、长兴乡等乡镇,以提供城市农副食品为主导功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形成都市农业区。

东部生态农业区

以北兴镇和宏伟镇为载体,发挥东部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红小豆、杂粮等绿特色农产品及大榛子、中草药等林下经济,形成生态农业区。

西部特色农业区

以倭肯、双河、大四站、永恒、吉兴、杏树、抢垦、青山等乡镇为载体,发展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宗农产品,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草药、三辣等特色农业和坚果、浆果等林下经济。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稳定大豆面积,增加水稻面积,调控玉米,大力发展特色作物。严守非转基因大豆产区红线,稳定高蛋白食用大豆种植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积极引进特色富硒和高钙水稻品种。适度调减籽粒玉米,扩大青贮玉米,适当发展鲜食玉米。推进勃利县小毛葱、中药材、蓝靛果、葡萄、草莓、万寿菊等特色作物种植,推进茄子河区有机杂粮、白瓜籽、红小豆、大榛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支持桃山区、新兴区建立城郊型露地、棚室蔬菜、瓜果生产基地;支持金沙新区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进野菜驯化栽培示范和中药材基地建设;以铁山林场、龙山林场为依托,大力推进林草局寒地北药标准化基地建设。

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利用桃山湖、万宝湖等河湖资源,对接省渔业资源发展规划,深入实施渔业功能性品牌战略,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特色渔业,培育渔经济,积极发展冬捕、休闲渔业等。到2025年末,渔业养殖面积达到9万亩。

专栏13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基础产业

水稻

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优质稻比例达到80%

玉米

玉米稳定在100万亩,青贮玉米发展到2万亩,鲜食玉米达到16万亩。

大豆

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优势产业

杂粮杂豆

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蔬菜

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

特色产业

葡萄

棚室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

万寿菊

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

红松果

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

蓝靛果

资源面积达到3.5万亩。

中药材

生产面积达到45万亩。

锟斤拷

水产养殖面积达到9万亩。

第三节锟斤拷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加快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步伐,打造国家级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稳定肉牛养殖规模,推广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扩大良种生猪养殖规模,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快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勃利县成为全国生猪养殖重点县。因地制宜发展蛋鸡、肉鸡、肉鸭等产业。引导种养主体对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养殖粪污零排放。

加快畜牧业全产业链发展。加快天兆猪业、元盛和牛投产达效,鼓励百胜奶牛繁育乳肉兼顾新型品种,形成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支持伊鑫清真、鸿远泰肉驴、肉羊生态养殖延伸产业链。推动大森林、大兴牧业提档升级,加快形成集肉种鸡种鸭繁育、鸡鸭雏孵化、肉鸡鸭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一条龙式重量级龙头企业。

促进畜牧业智能化发展。加快发展数字畜牧业,培育精准牧业、智能牧业、远程牧业等高级畜牧业新业态。升级完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建设一批智能化数字牧场。全面开展畜牧业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实现精准饲喂与分级管理。建设无害化粪污处理系统,配置节水养殖设施设备。

培育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发展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畜禽规模养殖企业、家庭牧场之间实行横向联合,开展投入品经营、畜禽流通、畜产品加工以及技术服务;创新发展社会化服务新模式,重点扶持培育动物防疫、兽医诊断、检验检测、畜产品购销与加工等专业化服务组织。

专栏14  畜牧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畜牧养殖

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生猪饲养量达到150万头,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60%;肉牛养殖饲养量达到10万头,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50%

重点推进勃利县和牛繁育产业项目、牧良养殖商品猪繁育基地项目、种猪繁育基地项目、雨润生猪种养一体化生态示范产业园项目建设。

畜产品加工

加快畜牧业延伸产业链。重点推进勃利县肉鸡养殖加工产业园区项目、新建天兆生猪和元盛和牛屠宰加工厂项目,勃利县肉鸡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万只。

第四节锟斤拷实施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行动

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实施农业三减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强化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扩大两品一标认证规模。加快推进农牧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肥料化,以及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积极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等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达65%以上,绿色有机面积达到150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5%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坚持特色与品质结合原则,培育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建立品牌农产品追溯系统。依托寒地黑土、绿色有机优势,打造特、精产品,培育推广七台河区域公用品牌,发挥七台河大米等地理标志性产品、勃利红松籽等区域公用品牌产品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和集群品牌。到2025年,有机标识达到40个,绿色食品标识达到70个。

第五节锟斤拷实施产业融合富农行动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引进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模式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提升企业加工转化增值能力。打造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向前端延伸带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形成一批龙头引领、链条完善、集约发展的农业产业集群。到2025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5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1%

着力补齐农产品物流短板。实施粮食仓储物流业提升工程,加快多功能一体化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壮大乡村物流主体,在中心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支持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专业市场建设。加快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大蔬菜冷藏、窖储基地建设。鼓励仓储物流企业与供销社合作,重点建设黑龙江东部农村物流服务平台。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增加农机合作社作业量,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大力推行订单式”“保姆式”“全程式服务。建立覆盖市、县、乡、村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工作体系,实现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探索开展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收入保险以及保险+期货试点。

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加快培养农村电商人才,深入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打造电子商务示范镇和试点村,培育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加快县级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乡村服务站点建设,拓宽农村产品上行通道。鼓励农产品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或入驻第三方平台,打造优势农产品电商平台品牌,形成线上线下新零售多元化的农业市场主体格局。

专栏15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壮大农产品

加工业

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形成若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重点推进勃利县泽坤农业蓝靛果基地初加工建设项目、勃利县2000万穗甜玉米综合加工产业化项目、勃利县食用菌产业园项目(打捆)、圣海奥斯蓝靛果加工项目建设。

建设社会化服务中心

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托管服务提供作业环节单项代耕服务,跨品种、跨地域作业。支持社会化服务中心发展统防统治、烘干仓储、农资供应、测土配肥、饲料配送等新型服务。大力推进社村企建设,重点抓好17个乡镇的中心服务站建设,带动各行政村网点协同发展。

农村物流及农村电商建设

实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工程。

第六节锟斤拷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丰富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有效实现形式,健全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制度,利用专业合作、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经营方式,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动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工商企业下乡租赁农户承包地发展现代农业。到2025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力争达到100万亩以上。

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组织认定和培育申报一批国家、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到2025年,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9500家,国家、省、市规范合作社达到50家。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加强青年农场主、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村推进工程,培育数以万计的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各类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到2025年,全市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数达0.6万人以上。

创新金融支农体制机制。加大农业农村金融创新和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财政贴息、担保等支持政策,撬动和放大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积极探索创新信贷+担保+保险+期货金融组合拳服务,破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七节锟斤拷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强化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等后续扶持,进一步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支持生猪、中草药、食用菌、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可持续发展,巩固全市脱贫成果。

以城带乡,抓乡带村,促进产业兴旺。立足区县特色产业,依靠城区优势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与中心城区有紧密联系的重点乡镇,作为中心区域产业辐射和转移的重要承接区,激活乡村各类资源和要素,促进乡村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得到有效释放。

专栏16  乡镇发展重点

 

重点任务

  

把倭肯镇、大四站镇、杏树乡、双河乡打造成畜禽产业基地。

  

把万宝镇打造成郊区蔬菜生产基地。

  

把红旗镇打造成棚室果蔬生产基地。

茄子河区

把宏伟镇打造成坚果等特色产业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城乡联动,城郊一体,促进乡村建设。推动公共设施向城郊延伸,促进城乡联动发展,重点推进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冷链物流、农贸市场、城乡道路客运、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一体化布局,市政供水供气供热向城郊村延伸。推进市级领导对城郊乡镇发展包保推进。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把城郊乡镇打造成连接城乡、共同繁荣的样板乡镇。

第五章锟斤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塑造转型发展新优势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科创中国东北唯一试点市机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推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成长,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第一节锟斤拷加快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加强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明确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定位,推动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开展政策试点,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城建设,打造龙江东部科技创新研发高地。加强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宝泰隆研发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等深度合作,把新材料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石墨烯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推进电商产业园发展,推动软件开发、系统开发、直播平台、运营管理等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加速发展。以龙谷农业科技园为核心,打造绿色高效农业发展样板区,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承接更多国家和省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落地与示范推广。围绕支撑林业战略产业、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技术支撑工程,推进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依托优势企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推进宝泰隆国家实验室建设。

第二节锟斤拷加强重点领域技术攻关

依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宝泰隆研发中心、鑫科纳米院士工作站、省工研院七台河分院、黑大工研院七台河分院等科研机构,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现代煤化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煤基精细化学品制备技术、高效率低消耗煤炭燃料制备技术、石墨纯化技术、石墨烯应用技术、现代生物医药制备技术、新型药品产品研发等技术攻关。围绕现代农业和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开展优质种苗培育和生产加工领域的技术开发。围绕生态环保和社会发展,加强以水气土治理、临床医学、食品安全、网络安全及智慧矿山建设为重点的创新研发。

第三节锟斤拷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依托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市校合作,与高校院所建立市校(院)战略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合作和产品开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以生产需求为导向,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支持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组建专门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为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成果和技术支持。发挥科技创新城平台作用,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服务。搭建政策支持平台,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第四节锟斤拷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

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提升科技型企业质量,培育发展新动能。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遴选技术先进、成长较快的科技型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入库企业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育服务,指导入库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科技领军企业到七台河投资、创业和开展科技合作,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完善中小微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补助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省企业研发投入财政补助政策。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水平,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力度,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政策运用能力。力争202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100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0户以上。

第五节锟斤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良好创新生态。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科技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机制,建立跨部门的财政科技项目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制度。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创新型骨干企业上市、中小微企业挂牌,探索建立政策性科技担保公司。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

第六章锟斤拷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

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创造引领消费新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在畅通经济循环中培育新的增长点。

第一节锟斤拷深化供给侧改革创造新需求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提高新材料制品、绿色食品、康养旅游、冰雪体育等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围绕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加强技术和产品储备,着力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搭建电子商务、专业展会等供需对接平台,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

第二节锟斤拷推进需求侧改革激发新消费

释放消费潜力。启动实施商业街区提升改造试点,打造高品位步行街和特色商业街。加快连锁便利店发展,将智能化、品牌化连锁便利店纳入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优化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打造互联网+社区公共服务平台,新建和改造一批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统筹社区教育、文化、医疗、养老、家政、体育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改进社会服务,打造便民消费圈。大力开展农村菜市场改造等项目工程,不断提升农村商贸基础设施水平,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建设中转冷藏保鲜设施和果蔬配送中心。

培育消费热点。聚焦零售热、电商红、夜市活、餐饮旺,活跃消费市场。积极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经济,打造省内直播电商产业基地。鼓励发展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新消费模式,培育一批区域新零售示范企业。繁荣夜经济,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重点培育、建设、提升一批夜间经济消费街区,点亮城市新态。积极打造勃利地摊烧烤、铁山小笨鸡、马厂笨驴等特色餐饮品牌。

第三节锟斤拷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优化投资结构。处理好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关系,发挥有效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用好国家、省各项政策,积极对上争取,深度对接省几大投资集团,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交通设施、城市更新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投资精准有效。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持续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投资,提高重大项目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破除民间资本准入障碍,支持对煤矿企业转型多元发展进行投资,进一步激活资本,激发经营活力。

谋划建设重大项目。聚焦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滚动实施百大项目建设工程。突出提升优化生产生活环境,谋划和实施一批区块综合整治重大项目。全面发力新基建,谋划建设高速公路、普速铁路等一批带动性强、投资体量大的重大交通设施,实施一批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重大建设工程,扩大有效投资。提高重大项目投资质量和效益。强化一会三函、市领导包保责任制等有效举措,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重点项目、领导约谈等一系列制度,激发有效投资数量和质量。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落实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享受平等待遇,破除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准入障碍。适当推出一批面向社会资本参与的重大项目,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高民间投资质量和效益。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增信支持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

第四节锟斤拷提升商贸物流产业

推动电商产业提档升级。抢抓5G发展机遇,整合电子商务产业资源,拓展多元化电商服务。推动大商新玛特、东北亚广场等大型商超企业与京东、天猫、淘宝等第三方平台有机衔接,推进传统商贸企业向现代服务企业转型。支持传统企业培育电商物流、总部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电商上行销售额。到2025年,实现网络零售额平均增长6%

建设东部地区现代综合物流枢纽城市。加快推进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建设,加强与国内其他物流枢纽的跨区域合作,促进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吸引国内物流龙头企业区域功能总部落户我市,支持本地物流领军企业向总部业态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培育综合服务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冷链物流企业,建设现代化冷链基础设施,打造要素集聚、具有特色的冷链物流园区,构建管理规范、标准健全、服务可视、产品可溯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系统。

专栏17  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电商产业

重点支持大商新玛特、大润发、东北亚广场等大型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商贸博览城等城市综合体建设。积极促进新零售小镇提档升级。积极引进红星美凯龙等大型家居商贸主体。

物流产业

重点推进万通内陆港、传化鑫达源物流园区、泰吉鸿物流等提升改造。支持传化鑫达源物流公司与传化集团合作,建设大宗商品物流园区。推进省交投物流园区项目、七台河市公铁联运物流园区项目建设。

第五节锟斤拷扩大开放合作

扩大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完善对外贸易通道。积极对接同江铁路口岸,加快推进牡佳客运专线七台河段及客运综合枢纽工程和通用机场、饶盖公路七台河过境段、七密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快速畅通城市路网,着力提高与边境口岸互联互通水平。积极扩大与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区对外投资贸易,在矿产资源开发、农产品基地建设等领域加强合作。

深化与广东江门对口合作。加快江河经济开发区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推动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对接互补、科技平台共用、重大项目合作、资源要素共享。鼓励本地与江门企业抱团开辟俄罗斯市场,加快对俄投资产业园区,推进企业在俄建立海外仓和分拨中心,开拓与日韩在新材料方面的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深化与江门审批互认,与江门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进一步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合作关系,构建合作发展新格局。

第七章锟斤拷全面深化改革 释放转型发展新动能

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在改革中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重塑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为七台河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赋能。

第一节锟斤拷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加快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实现全市政务信息共享。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宽松便捷的市场准入准营准出环境。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可办率达90%以上。

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建立市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重点龙头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制定招商投资项目服务保障措施,构建企业全周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权益保护制度,畅通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渠道,完善投诉处理机制。

推进诚信七台河建设。完善信用制度标准体系,在信用信息管理、信用监管、信用联合奖惩、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等方面加快制定制度和方法。深化信用体系数字化发展,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开展清赖行动,建立联合惩戒机制,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第二节锟斤拷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营造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发展环境。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支持民间资本组建或参股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并参与投资运营。认真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继续提升黄金十条系列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用能、金融、物流、运营成本,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

实施民营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积极参与省紫丁香计划,力争五年内有2-3户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或科创板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力量推动企业做强做优。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支持爱护企业成长。加强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持续开展企业家大讲堂,引导企业家健康成长,提高战略规划和经营能力。

专栏18  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放宽市场准入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交通、水利、市政等公用事业领域。

降低企业成本

盘活停建、停产项目土地存量,降低用地成本。逐步开放电力直接交易企业用户范围,支持园区内企业打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降低用电成本。帮助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实现天然气转供直供,降低用气成本。推进交通、公安联合执法机制制度化,避免重复检查,完善城市配送车辆城区通行管理制度,实行货车年审、年检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降低民营企业物流成本。

培育壮大企业

鼓励企业参与省紫丁香计划

第三节锟斤拷提升重点领域改革质效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完成公共汽车公司、供排水总公司、热力总公司、金沙农场等企业改制,加快形成市场化经营机制。分类分层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构建国资监管、资本运营、国企经营三层次运作体系。深化农垦、森工改革,推进与地方一体化发展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市区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财政关系。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进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

健全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公开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在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重点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完成全市PPP项目梳理和建库管理。完善政府投资、购买服务和协议价格机制,实现政府投资从补建设补运营转变。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实行机构总量管理和规格以上机构限额管理制度,合理确定限额,从严控制管理,促进事业单位实现内涵式发展。

第四节锟斤拷强化金融服务业创新升级

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评价考核机制。不断调整和完善银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考核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存放和银行业考核奖励资金的作用,对信贷投放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金融机构和个人,按照考核办法进行奖励。

鼓励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严格落实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各项奖励政策,强化上市(挂牌)资源培育,引导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选择不同板块、不同路径上市(挂牌),形成梯次推进的持续发展态势。加强与证券公司、区域股权市场的战略合作,对企业开展上市发债融资方面的培训,引导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杠杆和融资成本。

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强化政策性担保公司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担保范围,增强信用实力,提升担保能力。通过市场化运作为全市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推动城投、勃鑫担保公司与省农担、省鑫正担保公司合作,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

第五节锟斤拷完善人才发展体制

统筹推进人才建设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高技能、农村实用、社会工作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编制周转池作用,探索市才企用不断优化人才政策。主动对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加大柔性引才工作力度,设立高层次人才专项资金,补齐高层次人才紧缺短板。设立专项资金,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计划,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加强校地、校企合作,重点引进产业发展急需人才,精准引进现代农业、电商等急需人才。实施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培养计划,培养一批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青年人才。对标省 “十大基地,依托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立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开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全力激发人才活力。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分类精准施策,实现科学评聘。以教育、卫生专业人才职称评聘为突破口,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创造基层人才发展环境,打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实现人才流动顺畅有序。鼓励支持科研人员兼职创新、创办企业,推动更多创新人才带专利、项目、团队创业。充分发挥市人才服务中心作用,搭建人才招聘专场、就业大集等平台,推动人才充分就业。

着力优化人才环境完善党政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畅通人才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渠道。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人才发展机制,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健全完善住房、医疗保健、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建设统一的人才资源大数据平台,建立人才需求预测预警机制。

 

专栏19  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引进人才

探索对高端稀缺、专业性较强岗位人才取消报录比例限制。制定七台河籍人才回聚家乡创业就业支持政策。

激励人才

分类建立人才评价机制,分系列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破除四唯倾向。健全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全面清除户籍、社保、医保、档案等政策障碍。完善基层人才职务职级、职称评定等激励政策,保障基层人才政治上受重视、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得实惠。

留住人才

探索开展特殊高层次人才协议工资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完善人才奖励机制。

第六节锟斤拷推动青年成长发展

落实党管青年原则,完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优化青年成长环境,建设青年友好试点地市,引导更多青年在七台河创业置业就业,促进青年发展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和市《实施方案》,坚持以青年为本,尊重青年主体地位,着力提升青年思想政治素质和全面发展水平,充分发挥青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七台河市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专栏20锟斤拷青年成长发展重点工程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

实施青年网络文明发展工程,积极参与龙江青年好网民活动。

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

深化青年就业创业服务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

开展青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工程。

实施青年电商培育工程。

切实维护青年合法权益

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

实施青少年权益保护工程。

深入推进护校安园行动。

 

第八章  坚持统筹协调 推动文化体育旅游

事业和产业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统筹推进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发展,努力建设文明城市、冬奥冠军之乡、运动休闲之城。

第一节锟斤拷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实施文明创建工程,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思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弘扬冠军精神、抗联精神等优秀精神,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实施文化精品锻造工程,紧跟时代步伐,挖掘本土资源,打造一批体现七台河特色的文艺精品。推进城乡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市县融媒体中心。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到2025年,实现建制村和城镇社区综合活动室全覆盖。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文化领军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金融帮扶等方式,帮助现有重点文化企业提质升级。建立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库,通过人员培训、媒体推介、产业联盟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中小微文化企业数量和实力,力争遍地开花。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文化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到2025年,每个县(区)有1-2个文化领军企业。

专栏21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文化精品锻造工程

提升七台河之夏”“冰雪嘉年华等特色品牌系列文旅活动质量,深入开展红色轻骑兵、文化进万家”“结对子种文化系列活动,促进地方文艺创新。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工程

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广场达标建设逐步达到国家部颁标准或省级标准。重点推进小微博物馆群项目、气象体验馆项目、勃利县博物馆项目。

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

依托七台河发布”“七台河在线微信公众号,建设特色数字图书馆;开发线上七台河移动APP,提供通知公告、电子书阅读、视频浏览、咨询服务、信息推送、社交互动在线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推进勃利县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勃利县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

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发展工程

重点发展勃陶公司、北派根缘、森地酒具、华韵乐器、鼓道乐器、弦尚乐器、英雄刀剑等文化企业。

重点建设肃慎文化旅游小镇项目、抗联记忆文化小镇项目、勃利县靺鞨文化小镇项目、新兴区马鞍村肃慎辽金风情园景区项目、勃利县侵华日军东北要塞西山仓库遗址维修项目。

第二节锟斤拷打造冠军城市体育品牌

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因地就势,最大限度开发建设室内外体育活动场地,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和30分钟冰雪健身圈。以冰雪嘉年华活动为载体,打造户外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聚集地。推动健身活动在社区、科学锻炼在街道、运动享受在市区,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支持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发挥作用,利用冰雪体育活动基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滑冰、滑雪、冬泳、雪地足球、抽冰尜等冬季雪上休闲、冰上游乐运动项目,吸引域内外旅游者来我市赏冰乐雪。探索四煤城联合在我市开展冰上运动会,培育具有全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精品冰雪赛事活动。到2025年,争创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积极发展赛事经济。抓住2022年冬奥会机遇,实施冲击2022行动,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实力。承办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U系列总决赛、全国短道速滑冬夏令营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冰上体育赛事和培训活动,承办广场舞、体育舞蹈、武术等省级、国家级夏季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形成精品赛事承办常态化,打造精品赛事活动承办地,把冬奥冠军之乡的事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培养冰雪体育人才。用好省队市办政策,实行管训分离,建设一支以我市重点班运动员为主体的省级青少年高水平专业队,推动我市短道速滑项目跨越式发展。推进体教融合发展,实现冰上运动传统项目学校全覆盖。增加短道速滑特色校数量。广泛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推动冰上运动走进家庭,打牢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群众基础。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留住冰雪人才。

专栏22  体育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提升冰雪体育事业

每年承接市级及以上冰雪赛事3项,创办冰雪品牌赛事1以上,提升国家短道速滑七台河训练基地影响力,打造全国短道速滑赛事首选承办地。

培养冰雪体育人才

全市大中小学校冬季浇冰场全覆盖。在勃利县增加短道速滑项目特色校。举办全市中小学生短道速滑赛、雪地足球赛、冬季运动会等活动。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在小区、口袋公园、街角绿地、花径等,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在冠军体育公园、冠军桥景观带、四新水库等地,打造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聚集地。

推进城市小公园小绿地工程、茄子河区社会足球场项目、桃山区社会足球场项目、新兴区社会足球场项目、茄子河区四新村户外运动设施建设项目、茄子河区四新村体育健身步道项目、勃利县群众活动冰雪基地项目、体育公园项目、环湖体育健身步道项目、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月亮湾体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勃利县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勃利县体育健身公园项目、勃利县训练滑冰馆项目、勃利县健身步道项目、勃利县滑雪场项目、勃利县级公共体育场田径跑道和足球场项目、群众体育活动基地项目建设。

第三节锟斤拷大力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丰富旅游产品。深度挖掘冰天雪地、园林城市、焦化之都、抗联遗址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

优先发展冰雪旅游。依托冬奥冠军之乡,开发冰雪旅游旗舰景点,构建精品冰雪旅游路线。建设短道速滑竞赛表演体验中心,加强与俄罗斯冰雪竞技演艺合作。开展以短道速滑运动为主题的冬令营活动。打造冰雪旅游体验、教育、培训及冰雪装备制造等产业基地。创新开发冠军系列冰雪旅游纪念品,发展冰雪经济。

重点培育康养旅游。依托中医药产业基地,大力培育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基地,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与现有景区景点相互融合。研发和推广银发旅游市场的战略性旅游产品,针对中老年游客需求和兴趣创新设计新的战略性旅游项目。

优化提升生态旅游。以倭肯河-桃山湖为载体,大力开发滨湖景观游览、水上游乐、水体健身、滨水文化休闲、滨水生态度假等旅游项目。以仙洞山、桃山为载体,大力发展休闲街区、慢行公园等,拓展城市休闲空间。激活乌斯浑河国家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资源,开发符合自驾旅游市场主题路线。

创新发展乡村旅游。扶持发展旅游+农业,加快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聚焦观光农业、农事体验、民宿经济等新业态,积极培育景区村,推进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产业规模化、精品化发展,按照时节时令形成月月有活动的盛典节庆体验文化,营造春赏花、夏纳凉、秋登高、冬嬉雪的乡村魅力。引导四新村、奋斗村、元明村等特色村镇,充分利用自媒体等网络渠道,开发塑造特色IP形象,开展点对点式网络引流。

专栏23  旅游产品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冰雪旅游

建设冰雪体验、冰雪教育、冰雪培训、冰雪度假、冰雪装备制造等冰雪旅游目的地。重点提升四新村、红胜村、经济开发区冰雪娱乐项目。

康养旅游

发展中医药康复理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文化体验、药膳食疗、健康美食、健身训练、康复度假、健康驿站等新型康养旅游产品。重点推进开发区中医药康养项目。

生态旅游

发展市区休闲、水上游乐等旅游产品,发展自驾旅游线路。重点推进儿童大型游乐场等项目。

乡村旅游

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家乐等,重点推进勃利县全域旅游项目、开发区滨水民宿项目。

提升旅游形象。构建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旅游营销体系。加强整体创意、策划与组织,充分利用影视文化、软性营销、智慧营销、数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形式,开展全方位整合营销。进行文化、体育、旅游形象识别标志系统的整体建设,开展APP智能旅游指南、手机微信智能化导游设计开发等工作,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健全旅游服务。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推动全区旅游交通与全市实现无缝对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引进和建设高端度假酒店、连锁品牌酒店,完成旅游文化美食特色街建设。建立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提高旅游厕所管理水平。促进旅游+互联网融合,实现智慧旅游,推动全市涉旅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专栏24  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交通设施

加快构建旅游观光车、市区公交、出租车等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零换乘的综合多维立体旅游交通体系。推进旅游观光大道项目建设。

景区景点配套

基础设施

推进游客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体系,完善厕所设施。

智慧旅游

促进智慧旅游,推动景区景点5G全覆盖。

第九章锟斤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转型发展新环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七台河。

第一节锟斤拷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

依托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科学规划,狠抓落实,全面启动创森建设。以桃山湖、金沙新区森林带为主轴,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加强管护与抚育森林健康,提高森林覆盖率,构建城市森林生态网络,整体提升全市生态系统功能。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保护力度。加快增绿步伐,推进城市小微绿地、村庄绿化建设,持续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到2025年,人均绿地面积12.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4.6%,森林蓄积量达到475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1.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

第二节锟斤拷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城市扬尘综合整治;推进电力、焦化等重点企业脱硫脱硝除尘深度治理;实施工业企业物料封闭煤仓建设;实施焦化、化工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推进淘汰运营老旧柴油货车。

深化系统治理,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重点解决茄子河等7条支流水质不达标问题,以倭肯河生态综合治理为核心,谋划与实施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园区污水治理、地表水生态修复治理,推进河湖长制工作落地生效,不断改善倭肯河等河流生态环境质量。

加强分类管理,保障土壤生态安全。编制土壤污染防治规划,实行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分类管控,黑土地环境保护,科学防治土壤污染。统筹兼顾农业固废,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管理,提高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率,有效控制固体废物污染。

补齐农村治污短板,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动建管并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构筑绿色安全生态屏障。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谋划与实施一批矿山修复、水土流失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安全保障,提高生态安全保障水平。

专栏25  生态环境治理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大气污染防治

推进大唐、宝泰隆、隆鹏等企业封闭仓建设。淘汰运营老旧柴油货车。淘汰建成区外燃煤锅炉及燃煤粮食烘干设施。

水污染防治

重点推进挠力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茄子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龙湖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中心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

土壤污染防治

开发区金沙实业公司畜禽粪污治理设施建设项目、王田王生物农业科技生物发酵提取角蛋白余料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北兴高档砖瓦陶瓷生产线及陶瓷文化馆项目。

固废污染防治

市垃圾场陈腐垃圾处理工程、城镇生活垃圾收集、投放、转运设施建设工程、市容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中心建筑垃圾处理项目。

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以宜林荒山荒地、疏林地、坡耕地、清理回收的林地为重点,积极推进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冠下伐前更新造林等造林工程。

第三节锟斤拷加强矿区生态综合修复

加快矿山生态治理。针对不同矿山地域位置和地质条件,制定科学治理方案,按照项目建设用地、复垦耕地、植树造林用地等功能,对废弃矿山进行改造利用。采取综合利用、搬迁、植绿覆盖等方式,加大煤矸石山治理力度,防止矸石山自燃、崩塌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绿色矿山建设规范要求,加大现有矿井和新建矿井生态保护投入,有效保护矿区及周边环境。到2025年,大中型矿山、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在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率达80%,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85%

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落实国家和省政策,因地制宜推进治理模式和土地复垦类型,开展规模植绿行动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山体植被。加大废弃工矿用地、棚改腾空土地整理恢复力度,进一步增加耕地或生态用地规模,探索腾退建设用地指标在省内流转使用机制。

加强尾矿库污染防治。消除尾矿库环境安全隐患,严控新增环境污染风险。加快尾矿库闭库治理和生态修复,完善尾矿库防渗漏、防扬散措施,提高尾矿库防排洪能力和坝体稳定性。到2025年,全市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专栏26  矿区生态修复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矿山治理

坚持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草则草、宜建则建、宜景则景,实施一处一策。

绿色矿山建设

建设七台河市矿区生态监测体系。

采煤沉陷区修复

推进茄子河矿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工程。

尾矿库污染防治

对倭肯河岸线2公里范围内、停用时间超过3年的煤矸石山,进行生态修复。

第四节锟斤拷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开展工业节能节水行动。开展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深入推动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能效对标达标行动,重点能耗行业和工业产品单耗达到先进水平。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与综合利用。严格执行地表水用水总量、地下水开采总量和用水户取水总量三个总量控制管理。到202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和能源消耗增量均控制在省下达指标以内。

建设绿色低碳工业体系。鼓励企业推行绿色设计,优先在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在化工、家具制造等重点制造领域选择基础好、代表性强的企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淘汰落后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推动用能结构优化,推动典型企业绿色发展。以产业集聚、生态化链接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园区集中供气、废水集中治理,能源、水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和固废综合利用,创建绿色工业园区。

大力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加强低碳生活理念宣传普及,突出示范引领,开展低碳家庭、低碳社区、低碳机关、低碳学校等系列评选创建活动,构建全民参与的低碳行动体系,推动出台《七台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把推进垃圾分类、开展光盘行动、拒绝滥食野味、使用公筷公勺等纳入文明立法的内容。

专栏27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实施节水节能行动

加快企业节水改造,实施工业企业节能监察。

绿色产品生产

鼓励企业推进绿色产品研发与生产,建设绿色食品体系。

打造绿色企业

推进重点企业完成绿色化改造。

建设绿色园区

推进勃利食品园区、金沙健康产业园区加快绿色化改造。

第五节锟斤拷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严格遵守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设定资源消耗上限和环境质量底线。推进治水、净气、降尘、降噪等治理工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资源有价、交易有市、损害有偿、监管有力的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全民增绿、护绿、营绿意识,全面推行林长制。全面执行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扩大信息公开,倡导公众参与,落实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第十章锟斤拷补齐城市建设短板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健全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第一节锟斤拷建设高效快捷立体交通体系

谋划升级公路交通网络。在完善与哈尔滨、佳木斯、鸡西和牡丹江等城市联系的高速公路路网基础上,继续向省域东部和边境延伸,形成通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完善东部与宝清、双鸭山的能源通道,南部与鸡西、兴凯湖、密山口岸的旅游通道,北部与桦南县的联系通道,西部与哈尔滨、依兰的连接通道。到2025年,普通国道基本建成二级以上公路。优化农村公路路网,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

打造放射状铁路枢纽布局。加快牡佳客专开通,畅通联系佳木斯、鸡西、鹤岗、牡丹江的快速通道。谋划依七城际铁路,缩短与依兰、哈尔滨的运行距离。推进七密高速公路建设,打通与口岸的直接联系。谋划七宝普速铁路,打通煤炭资源运输通道。

推进通用机场建设。谋划通用机场建设,融入全省机场网络体系。谋划发展临空产业,促进市域经济发展。探索通用航空+冰雪旅游发展模式,积极培育低空旅游新业态,推动生态、体育、文化、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

专栏28  重大交通设施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公路

饶盖公路七台河过境段改扩建工程项目、七密高速公路、国道鹤大公路小五站镇至勃利鸡东界段改扩建工程项目、七桦公路北山道口至西长发段大修工程项目。

铁路

牡佳客运专线七台河段、谋划七宝铁路。

机场

通用机场建设项目。

客运枢纽

高铁站广场项目、七台河市综合客运枢纽站项目。

第二节锟斤拷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三供保障能力。完善城市给排水系统,推进城市供水管网及净水厂改造项目,实现城区管网全覆盖。完善供热系统,实施三年城市老旧供热管网改造计划,整合优化现有热源,实现智慧管理科学供热。完善供气系统,对接气化龙江战略,加强燃气管网布局建设。大力推广智慧供水、智慧供气和智慧供暖,提升三供市场智能化管理水平。

加快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更新步伐。高标准新建、改造排水设备设施,整治城区易涝积水点,加强排水设施建设,消除排水不畅等问题。实施城镇污水建设与提标改造工程,加强老旧劣质污水管网改造,补齐污水收集短板,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步伐。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公共停车场,鼓励建设立体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等设施,推进停车设施建设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配建停车场向社会开放。通过改造路边、集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停车位。

完善物业管理系统。推广菜单式服务、等级式收费,实现全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水平,鼓励物业企业扩展经营服务范围,按照市场行情合理调整物业费。

加快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步伐。完成主城区4484套、非主城区6531套棚户区改造任务。与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配套要求相结合,充分考虑城市环境改造、停车场建设、道路疏通、完善配套功能。全面完成建成年限在2000年以前的城镇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改造面积119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7万户。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

完善垃圾分类处置系统。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置等项目建设,完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实现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专栏29  市政基础设施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道路建设

推进金融街、桃山经一路、文华路北延、科技大道、同仁路北延、奋斗路北延、同仁路南延、沿河街西延等道路工程。

三供保障

供水

推进东部净水厂项目、城镇二次供水设施改造项目、勃利县城镇饮水水源(输水及净水厂)建设项目、勃利县城镇饮水水源(红星水库)工程建设项目、水厂升级改造及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项目。

供热

推进北部居住区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建设工程)、热源整合管网改造项目、供热老旧管网改造项目、智慧供暖示范工程、勃利热力管网新建项目。

供气

推进天然气管网工程项目。

垃圾处理

推进市城镇生活垃圾收集、投放、转运设施建设工程。

污水处理

推进市区排水管道老旧管网错接混接雨污分流工程项目、大同街易涝区段排水设施工程、原七煤公司移交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市区雨污分流工程。

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改工程

推进2021-2025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花园社区项目、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万宝村一期项目、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二〇四片区项目、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南岸花园二期工程(东胜村回迁安置房)项目、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通达社区工程项目、棚改BC区建设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勃利县南岳山城西域棚改居住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兴区采煤沉陷区如意家园配套道路工程项目、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北岗片区项目、城镇棚户区改造工程东风村项目。

停车系统

推进停车场及设施建设工程项目。

亮化工程

推进城市照明工程。

第三节锟斤拷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5G通信网络建设,大力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实现5G网络规划布局和商用进程。加快构建城乡和旅游景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全力提升高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推进全市统一的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设,全面实现政务数据共享。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有序推进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和电动汽车的充电设施。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为企业上云提供支撑和服务。推广农产品大数据应用电商平台、跨境电商平台、农业大数据应用技术、农副产品快速智能封装技术等研发应用。推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项目建设,不断提高交通、媒体、教育、城乡治理等多领域智慧化水平。到2025年,充电桩建设基本满足全市居民和各类单位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需求。

第四节锟斤拷建设智慧城市韧性城市

坚持建管并重,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实施市场化、精细化、智慧化城市管理,强化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设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清冰雪、道路管养、绿化管养、弃管小区管理服务等项目统筹纳入市场化运营范围,推进环卫由单一的清扫保洁、清冰雪运行模式向城市管家模式转变。加强智慧城市建设,适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和网络,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信息化建设,聚焦交通、环境、安全等场景,提高城市智能感知能力和运行保障水平,建设一库一图一网一端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平台,完善城市视频监测体系,提高视频监控覆盖率及智能巡检能力,建立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强化城市安全风险管理,以城市安全运行、灾害预防、公共安全、综合应急体系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第十一章锟斤拷增强民生福祉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积极推动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锟斤拷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释放大项目和支柱产业的就业拉动效应,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职业技能精准培训。到202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多渠道开发岗位促进就业支持多种渠道、多元化就业,发展地摊、夜经济等促就业,通过双百项目建设吸纳就业;电商、外卖、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发展带动就业;通过援企业稳岗位稳就业;通过支持重点群体就业保就业。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职业能力建设工作的要求,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就业技能培训,突出市场就业率高的新专业培训,促进失业人员就业创业。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技工教育改革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能力,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全力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兑现我市黄金十条”“新九条”“20项措施等政策,与创业者精准对接,促进创业政策落实落地。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平台设立创业服务窗口,为城乡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专项服务。围绕创业需求,为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培训,增强创业培训实效。

加快就业信息化建设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配合做好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全面掌握就业需求与就业状况,简化政策办理程序,提高就业政策的执行能力。

第二节锟斤拷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改革,对标一流品质,领先智慧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到2025年,七台河教育提升到四煤城一流、全省上游水平。

全面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校长任期制、交流制、任期目标责任制、问责和退出机制。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四级培训为抓手,推进十百千工程和名优校长双百工程,带动教师整体素质提升。通过公开招聘、特岗计划、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引进市外在编在职教师等渠道,继续加大中小学教师补充力度。大力促进城乡教师交流,完善城镇教师到乡村支教交流制度。

提升高中教学质量。实施普通高中攻坚计划和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加强与哈三中等国内、省内优秀学校合作,迁移内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用好教育信息化平台和远程教学技术,提高教育水平。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到2023年基本达到国家班额标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建设试点。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发展公益普惠学前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和科学保教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服务网络,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全面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建设,新建改建20所幼儿园,完成全市配套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

推动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完成第六中学向职业高中转型,职普比达到55。实施技工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支持七台河职业学院发展,推动职教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和办学实力提升。

专栏30  高质量教育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基础教育建设工程

推进南岸花园小区幼儿园建设项目、花园小区幼儿园建设项目、保中学校建设项目、勃利县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第十五小学建设项目、第十三中学建设项目。

职业教育建设工程

推进勃利县职业学校新建项目、第六中学职业实习实训基地项目。

教育条件提升工程

推进保中学校二期工程建设、中小学操场硬化和塑胶跑道建设、中小学校教学楼及辅助用房改造、改扩建综合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教育技术提升工程

推进勃利县教育信息化平台升级改造及智慧课堂建设项目、智慧学校建设项目。

第三节锟斤拷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加快推进健康七台河建设,坚持中西医结合并重,优化资源配置和分级诊疗,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面向全民、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到202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72岁。

强化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和优化平战结合联防联控机制,强化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市、县综合医院传染病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能力。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配备急救车辆及医疗设备。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全市应急指挥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高水平卫生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和业务用房建设。做好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完善免疫规划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体系。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提高早期发现率,有效控制高危人群传播。

不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推进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实施预约诊疗服务和优质护理服务,持续改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继续深入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重点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

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和健康儿童行动计划,加强医疗机构产科、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加大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力度,加强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

推进智慧医院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与省内、域内医疗机构间实现诊疗信息共享。大力推广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建成城市电子健康卡管理信息系统和医学影像云管理中心。

专栏31  医疗卫生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疾控机构能力建设

市区:推进人民医院传染病区改建及设备购置项目。

新兴区:推进疾控中心P2实验室改扩建及设备购置项目、疾控中心实验室改建及设备购置项目。

桃山区:推进疾控中心新建及设备购置项目、实验室新建及设备购置项目、万宝河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及设备购置项目、疾控办公用房及实验室建设。

茄子河区: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用房建设项目、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和污水污物处理系统建设及设备更新项目、医院综合楼续建项目、医疗卫生信息建设平台项目、中心河乡卫生院业务用房项目、宏伟镇卫生院住院处项目。

勃利县: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集中隔离区、生育全程保障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改扩建项目、人民医院放疗、高压氧舱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基层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项目。

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推进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分院项目、勃利县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负压急救车及设备购置项目、勃利县公共卫生服务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中医医院建设中医优势专科设备购置项目、勃利县中医康复中心新建项目。

第四节锟斤拷有序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围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形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巩固全民参保计划实施成果,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等待遇保障机制,强化医疗救助等三重保障功能,促进各类医疗保障互补衔接。全面做实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及时调整失业保险金标准,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到2025年,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0万人、17.35万人、2.1万人、10.33万人、12万人,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构建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构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和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取暖救助、殡葬救助、道路交通事故救助以及社会力量参与的“11+1+N”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从分散救助向综合救助、从收入型贫困救助向支出型贫困救助、从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的转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低保标准增长比例不低于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比例,城市预期达到33%以上,农村预期达到36%以上;特困供养标准达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70%,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满足率达到100%;低收入对象审核确认率达到100%;临时救助人均救助水平达到1200元以上。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积极应对人口问题。落实国家生育政策,鼓励优生优育,有效防范人口生育率下降势头。打造以居家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有效应对老龄化趋势。全面贯彻落实儿童优先原则,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为儿童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建设七台河市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筹建儿童福利中心,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完善政策机制,全方位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加强妇女权益保护,推动建立依法备案的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妇女维权合议庭等维权机构的功能。着力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做好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加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引导企事业单位自觉推进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深入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持续做好四项免费基本服务工作,加快殡仪馆、公益性骨灰安放设施建设。推进农垦森工系统婚姻登记移交和婚姻历史信息部门间数据共享。到2025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全面精准落实,实现应保尽保,有需求的事实无人抚养孤儿救助抚养率实现100%;每个儿童福利机构培育孵化并建立固定联系的儿童社会组织不少于1家;完善婚姻登记服务管理;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区县达到80%以上,居家患者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区县接受社区康复服务达到60%以上;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由80/月提高到100/月。

专栏32  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社会救助

推进精神救助养护中心、桃山区特困供养中心、勃利县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建设。

养老服务

推进医养中心项目、居家社区养老试点项目、勃利县康医养CCRC养老综合体项目、勃利县新起街道顺天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

社会服务

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项目、勃利县公益性公墓工程建设、勃利县殡仪馆搬迁建设项目、勃利县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勃利县殡仪馆更换环保火化炉项目、勃利县社会福利综合院外墙改造项目、0-3岁托育机构建设项目、两癌患病低收入妇女救助项目、市儿童福利院项目、环保火化炉项目、乡镇公益骨灰寄存堂项目建设。

第五节锟斤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健全立法工作机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推进市以下公安机关机构改革,规范公安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机制。健全党内法规制度,狠抓党内法规制度实施,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保障。全面建设法治社会,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拓展网格化管理。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活动,构建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防控、社会风险防控、公共安全防范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薪酬待遇、激励机制、专业培训、考核管理等体系。建立和培育网格队伍、明确网格职责、搭建信息平台、优化工作流程,真正形成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格局。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提升政务信息共享水平。完善纵向指挥体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立足一中心多用、多中心合一,推动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实现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全覆盖,建成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建设信用七台河。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优化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系统功能,推进信用大数据广泛使用,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实施公务员信用承诺,加大政务诚信创建力度。规范红黑名单制度。围绕联合奖惩、信用监管等重点工作推进行业信用制度标准规范制定。研究出台信用综合评价办法,构建新型信用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发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作用,促进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产业发展。

第十二章锟斤拷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和谐平安七台河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不断提升安全发展能力水平。

第一节锟斤拷落实五大安全理念

保障国家国防安全,坚持党管武装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健全双拥双建工作机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生猪生产能力,建立健全粮食购储加销体系,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深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对自然保护区等实施常态化监测管理,构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体系,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进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着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保障国家产业安全,支持域内企业自主产品研发推广应用,扩大自主生产能力,提高本地配套率。

第二节锟斤拷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以煤矿、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监管执法和安全服务,提升企业自身安全水平。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活动,消除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防范管理机制。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专栏33  安全保障发展重点

重点领域

重点任务

应急体系

推进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七台河基地新兴特勤站、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七台河基地(江河园区)建设。

消防体系

推进消防训练基地工程项目、开发区消防救援站工程项目、东安街消防救援站工程项目、北兴消防救援站工程项目、消防车辆装备建设工程项目建设。

人防建设

推进市级人防指挥所项目、市级人防疏散基地建设项目建设。

天气监测

推进市天气雷达站项目建设。

第三节锟斤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深化信访制度改革,建立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城乡公共安全视联监控联网建设和实战应用。建立健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机制。巩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成果,全面提升新时代毒品问题治理能力。

第十三章锟斤拷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

保障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各项部署,更好履行政府职责,强化项目支撑、要素保障和机制创新,努力将宏伟蓝图转化为美好现实。

第一节锟斤拷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坚持和维护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强化党领导经济社会工作制度化建设,坚持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党领导全局协调各方。拥护市委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委保持高度一致,拥护市委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理顺重大关系,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支持党委完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支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事项向党委请示报告制度。

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增强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和程序,完善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加强服务效能建设,防止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抓好思想、组织和队伍保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刻把握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支持党的各级组织建设,优化组织架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落实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配合党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第二节锟斤拷强化招商引资抓手

以各级各类园区为载体,以精细化工、生物和医药等六大产业为主攻方向,全方位地实施开放引进战略,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和专业化招商,把招商引资作为抓住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举措长期坚持。

围绕延伸产业链招商。在引上着力,找出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实现产业链精准招商。在引上着力,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大型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找准深化合作的对接点、融合点。在引上着力,促进新信息技术与重点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以联顺生物制药项目为龙头,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以宝泰隆煤化工为龙头,引进煤化工延伸产业项目,打造精细化工产业链;以宝泰隆新材料公司为龙头,引进石墨烯下游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项目,打造新材料产业链。

利用政策支持招商。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资源枯竭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石墨及石墨烯特色产业基地、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中草药产地加工基地等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依托商会招商。利用好本地商会,激发煤炭转型发展商会会员企业投资激情,积极帮助谋划对接项目。完善优惠政策,坚定域外企业家商会会员企业在七台河扩大投资的信心,促进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山东、上海、福建、大连、天津、哈尔滨6个七台河招商联络站作用,加强与20个友好商会联系,委托商会代表七台河开展招商活动。

第三节锟斤拷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规划纲要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规划有效实施的保障机制,确保规划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顺利完成。

建立健全规划衔接机制。强化本规划统领作用,加快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加强各县区与本规划协调,特别是加强重大战略、重大布局和约束性指标的衔接。编制实施一批市级专项规划特别是重点专项规划,细化落实本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严格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确保全市各级各部门组织编制的其他规划与本规划的衔接。

建立健全分类指导机制。本规划确定的预期性目标和经济发展等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实现,约束性指标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主要通过政府运用公共资源加以完成。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履行好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与规划战略意图相一致。

第四节锟斤拷完善规划评估制度

建立健全工作考核机制。完善有利于促进本规划实施的考核制度安排,强化对创新发展、空间布局、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目标任务推进情况的综合考核评价,考核结果作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监测评估机制。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本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及时提出保证目标任务落实的意见建议。在规划实施中期阶段,由市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要报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关于《七台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