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通化市产业规划
发布时间:2012/5/2 15:34:00 来源: 浏览:()

一、“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产业规划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兴市”战略,以抓大企业、大项目、大基地和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做大做强冶金、医药、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加快“精品钢城”、“医药名城”、“葡萄酒城”建设步伐,大力推进能源、机械制造、建材、化工、信息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着力实施“2188”计划,即建设两大产业基地,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八大产业跃升,推进八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通过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盘活存量资产,充分释放产能,大力推进企业扩能改造,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把通化市打造成吉林省东南部新型工业基地。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000亿元、增加值700亿元,年均增长均在20%以上。

(一)建设两大产业基地。

1.千亿规模生物产业基地。

以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以现代中药为主导和特色,以生物制药和化学药为两翼,以技术创新、医药流通为支撑,做大做强中药及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培育和壮大生物农业、生物能源产业,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该基地打造成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产业规模大、特色鲜明、技术创新能力强、国内外知名的“通化生物谷”。按照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原则,全力打造“一核心、一扩展、九园区”的长白山药谷,构筑“119”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通化市区(东昌区、二道江区)和通化县快大茂镇、二密镇为核心区;以柳河县、辉南县、集安市、梅河口市和通化县的大部分乡镇为扩展区;建设东昌中药产业园区、通化经济开发区医药工业园区、二道江鸭园医药工业园区、东宝生物工程及制药工业园区、长白山药谷科技产业园区、集安新开河人参产业园区、柳河医药工业园区、辉南医药工业园区、梅河口医药工业园区等九大园区。建设通化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生物产业基地医药研发实验中心、生物产业基地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打造具有招商引资、融资服务、技术研发、物流集散、创业孵化功能的基地平台。建设集药材、饮片、原料药为一体的北方药材市场,打造东北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到2015年,实现生物产业产值1000亿元以上,其中现代中药实现产值800亿元,化学和生物制药实现产值200亿元,生物农业、生物能源实现产值100亿元,基本建成现代化的生物产业基地。
    2.千万吨级新型钢铁基地。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改造大型化装备、建设通钢新区,全力支持通钢做大做强,努力把通钢建设成为首钢总公司的核心钢铁企业。以通钢为载体,大力发展围钢经济,全面促进冶金产业二次提升。紧紧围绕1000万吨钢产能目标,加快形成“一核心”、“两园区”的产业布局。以通钢现有厂区为主,建设通钢新区,形成千万吨钢生产基地核心区。在开发区冶金特色产业园区、二道江围钢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围钢产业园区;在桃园铁路货运编组站,建设冶金产业物流园区。加快通钢产品结构调整,实现由建材为主向线、板、管及深加工产品的转化;以发展钢铁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深加工为两翼,适度开发上游产品,扩大原辅材料供应量,大力发展下游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钢材就地转化率和制品化率,构筑围钢产业集群,建设吉林省新型钢铁产业基地。到2015年,钢产量突破1000万吨,产值达到600亿元,围钢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二)培育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水平。
1.生物制药。

重点开发、引进一批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的新药,通过市场培育,逐步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重大品种。做大做强重组人胰岛素及其制剂、注射用重组葡激酶、蝎毒注射液等产品。加快一类抗肝炎新药疏肝酶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口服制剂及吸入制剂、甘精胰岛素及赖脯胰岛素等品种的研制进度。结合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的实施,优选引进一批市场潜力大、技术成熟度高的品种,特别是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生物技术品种到通化进行产业化开发,快速提升企业竞争力。
2.新材料。

大力推进新型材料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应用。重点开发和利用高强度精品钢、镁合金、精细化工材料、纳微米复合材料、金属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碳化硅材料等。以通化科泰为龙头,建设新型金属复合材料园区;以通化双龙化工为龙头,建设精细化工园区;以通化祥元镁业为龙头,建设镁合金园区;以柳河中海为龙头,建设百万立方米玄武岩纤维材料产业园区。
新能源。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应用,鼓励生产与消费。重点发展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综合利用。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建设柳河、集安风电基地;推进生物质能的高效循环利用,推进生物质发电、固化、气化、液体燃料等综合利用;适度建设规模化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大力推广与城市建筑相结合的太阳能发热发电;促进地热能源多元化利用;鼓励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和农村废弃物发电。
3.节能环保。

以先进适用技术集成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重点开发和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市场前景广阔的节能环保新产品。积极引导企业进入节能环保领域,重点进行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以及节能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通化市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总公司为龙头,建设废旧物资再生利用集散中心,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4.先进装备制造。

统筹国内外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营销与服务等环节,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发展瓶颈,加快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和规模化转变。大力发展石油机械、起重机、变压器等名牌和高端产品,加快国家级能源装备制造和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设。以通化石油化工机械为龙头,建设石油机械工业园;以通化变压器为龙头,建设新型节能大容量变压器工业园;以通化起重运输机械为龙头,建设起重机和输送机工业园。同时,依托通化医药城建设,积极发展高端医药设备制造。
(三)实施八大产业跃升计划
1.冶金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钢铁及有色金属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大力支持通化钢铁有限公司发展,加快建设通钢新区,实施炼钢、炼铁和烧结系统等技术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进产品的精品化和实用化,重点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强度轿车用钢等产品。大力发展镍、镁精深加工和工业铝型材等有色行业,提高产品附加值。采用先进工艺,开发利用金、铜、铅、锌低品矿、共伴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到2015年,冶金产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年均增长21.7%。
2.医药产业。

鼓励医药企业整合重组,提高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形成集医药工业、医药商贸、医药科研、医药教育、中药材基地“五位一体”的医药产业发展格局,整体塑造“通化医药”品牌,建成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医药名城”。依托长白山药用资源和生物技术优势,着力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产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开发新的中药剂型,支持中药产品二次开发,加速中药饮片技术改造,实现饮片生产规范化。围绕生物技术制药和生物制品制药,加快开发和引进基因重组技术、单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和现代生物发酵技术,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和生物中药。加强医药商贸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长白山医药物流园区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企业电子商务。进一步推广中药材GAP种植标准,大力发展具有明显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到2015年,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25.3%;培育年产值超亿元企业30户,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0户。
3.食品产业。

重点培育发展粮食加工、畜禽屠宰、坚果加工、食用酒精、白酒、葡萄酒六大主导板块,振兴传统品牌,积极创建新品牌,整体打造通化“绿色食品基地”。推进具有品牌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以振兴通化葡萄酒品牌为重点,以葡萄酒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加快推进企业整合,打造“三个产业带、两个种植园区、一条葡萄酒生产工业旅游观光带”。积极培育“通化”、“通天红”、“雪兰山”等知名品牌。做大做强以通葡股份为龙头的葡萄酒生产骨干企业群。“十二五”末,葡萄酒产量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推进梅河口、辉南、柳河、通化县、集安绿优米和梅河坚果基地建设,支持康华、卓越、正方等畜禽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将阜康建成全国最大的优级食用酒精生产基地。到2015年,食品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9.5%。
4.能源产业。

按照调整结构、多元发展、保障供给、节能优先的思路,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煤炭勘探力度,整合现有煤炭资源,稳定地产煤供应量,加强域外煤炭通道建设,保证煤炭供给。加快建设大型油页岩开采、炼油、发电、建材生产等配套齐全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尽快使油页岩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进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丰富的秸秆和林木质弃物等资源,不断提高沼气、秸秆发电、枝丫材发电等生物质能在能源供给和使用中的比重。积极开发水电,加快推进鸭绿江中朝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继续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到2015年,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4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56亿千瓦时,太阳能集热器的利用率达到15%,农村使用沼气率达到6%;能源工业增加值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27%。
5.机械制造产业。

立足现有基础,提高技术装备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培育一批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促进整个产业向集约化、信息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建设以通化经济开发区为主,东昌区、二道江区、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工业集中区为辅的石油钻采及通用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依托辉南县、柳河县“围车”企业,以工业开发区为平台,打造“围车”机械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培育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20户重点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石油钻采等六大领域。到2015年,机械制造产业增加值达到17亿元,年均增长24.3%。
6.建材产业。

巩固发展传统建材,大力发展新型建材。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建设好新型干法(特种)水泥熟料等传统建材生产基地。充分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工业废渣,大力发展节材、节水、节能、节地、利废的新型建材产品。依托通钢、吉化、四平联化,开发新型建筑板材、高分子防水材料、新型塑料管材型材、中高档涂料、隔热保温等新型建筑材料以及装饰装修材料。努力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大力发展非金属矿物新材料,对玄武岩、石墨、火山渣等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开发和利用。到2015年,建材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20.8%。
7.化工产业。

推进化工产品由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的转型,积极发展煤化工、化肥、精细化工,实现产品加工精深化、原料来源多元化、产业发展延伸化。采用洁净煤气化和能源梯级利用技术,扩大合成氨、尿素生产规模,打造通化化工、梅河阜康两个化肥生产基地。加快煤焦油、粗苯化工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较为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围绕助剂、添加剂、催化剂,巩固提升农药等精细化工产品质量。到2015年,化工产业增加值达到18.3亿元,年均增长24.6%。
8.信息产业。

紧紧围绕信息服务业、电子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化建设四大领域,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努力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施“数字通化公共信息平台”和“无线数字城市”建设,完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大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以医疗电子、汽车电子和电力电子为特色的龙头电子产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群体。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初步形成具有自主研发和对外加工等综合能力的软件产业体系。到201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5.1%。
(四)推进八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围绕通化市产业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产业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重点推进通化经济开发区冶金特色工业园、二道江围钢特色产业园、东昌医药工业特色产业园、长白山药谷医药特色产业园、梅河口果仁食品特色产业园、柳河山葡萄酒特色产业园、辉南抚民木制品加工特色产业园、集安人参特色产业园等八个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全市特色工业园区实现产值900亿元,年均增长22%;实现增加值270亿元,年均增长23%;安排就业20万人。

二、第一产业方面的重要产业规划   

以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为目标,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基础地位,在更高起点上构建总量增加、效益提升、转化增值的具有通化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特产业强市。到201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20亿元,年均递增12%以上。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重点实施基本农田建设、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农业生态环保体系建设等五大工程。推进优质粮食、现代农业、蔬菜基地和植保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单产水平。到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380万亩,其中优质粮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6亿斤阶段水平。
(二)发展长白山特色产业
    抓好人参产业二次创业工程,打造“长白山人参”全省统一品牌,加快推进人参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细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将通化市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人参产业基地。深度开发参、药、果、菜、菌、鹿、蜂、蓝莓、五味子、林蛙等特色资源,发展壮大林特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园艺特产等特色产业。实施棚膜蔬菜工程,建设以东昌区、二道江区为主的周边产业区和县(市)及公铁沿线蔬菜产业带,逐步提高蔬菜自给能力。加速推进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建设7大产业园区。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到2015年,人参产业产值实现180亿元以上;园艺特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长32%;林业总产值实现158亿元,年均增长14.2%;牧业总产值实现150亿元,年均增长15%。
(三)突出产业化带动作用
    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产业化,坚持扶大育新兴小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创新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提高加工深度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群,建设“西江贡米”、“辉南大米”、“梅河大米”系列优质米、“山葡萄”、“康美新开河参”等名产、名品农业产业示范带;培育一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推进优质粮油、优质葡萄、优质中药材、优质山野菜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15年,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75户,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
(四)加快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搞活农产品流通,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区域性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农家店标准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农业科技等示范区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大幅提高全市农机化作业面积,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种植业、畜牧业的良种化程度达到90%以上,农业技术培训50万人(次),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

三、第三产业方面的重要产业规划

着眼于建设宜游城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长白山地域文化中心,统筹旅游、文化、商贸产业发展,努力打造旅游文化商贸复合型支柱产业,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繁荣,把通化市建设成为东北东部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一)旅游产业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合力推动的方针,树立“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跨越意识,以保护与开发并重为原则,以打造旅游精品路线为统领,以依托资源优势与创意提升相结合为手段,以举办各种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为载体,全面展示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红色经典、历史遗存。加大宣传力度,深度开发旅游商品,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依托集安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辉南三角龙湾景区、靖宇陵园和抗联遗迹等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形成“两带、五区、八品”旅游总体格局,即打造通化黄金旅游带、鸭绿江旅游开发带;建设通化综合集散旅游度假区、集安高句丽历史文化旅游区、中国长白山龙湾旅游度假区、梅河口商贸会议综合旅游区、柳河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区;展示高句丽历史文化游、鸭绿江中朝边境游、龙湾火山口湖群地质生态游、通化酒文化游、通化红色游、冰雪体验游、养生度假游、“人参之路”专题游。努力建成服务体系完善、配套设施齐全、综合环境优良,具有东北特色和较高知名度的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到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12亿元,年均增长24.5%。
(二)现代物流业
    依托通丹、通沈、通长高速公路和通丹铁路等交通枢纽,打造吉林省东南部和联接吉林省中部地区、沈阳经济圈与东北东部地区的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园区体系建设,形成对内辐射各县(市),对外联接外地区及外省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科学、运作灵活的综合运输体系。以通化市区为中心,以梅河口市为副中心,以欧亚、义乌、中东等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加快推进江南物流园区及梅河口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商贸物流基地。依托支柱、优势产业,构建辐射域内外大型物流产业群,打造钢铁、医药、食品等重点产业物流基地。建立“一个中心、两个系统”,即长胜物流园区信息调度指挥中心,客、货运枢纽系统。采用现代技术,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及全程管理。到2015年,重点培育发展2?3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集团,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94亿元,年均增长20.5%。
(三)文化产业
    整合优势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文化产业规模优势,促进文化产业升级。按照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创新文化业态,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文化博览、休闲娱乐、艺术培训、艺术品经营等重点产业,全面推介通化中药文化、人参文化、葡萄酒文化、松花砚文化、美食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以“中国松花砚之乡”和“书法之乡”为品牌,打造吉林省东南部文房四宝生产制作基地;以高句丽世界文化遗产为载体,打造高句丽文化产业基地;以通化关东文化产品交易市场为依托,建设较大规模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我市文化产业的规模经营,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到2015年,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2亿元,年均增长20%。
(四)金融服务业
    健全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地方金融企业机构,创造条件引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快培育和建立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实行规范管理,创新服务,为中小企业筹集生产建设资金开启资金信贷新渠道。加大培育资本市场力度,积极培育和整合上市公司后备资源,争取5年内实现3?5户企业在主板或中小企业板上市。依托通化市股票交易基础条件,开展柜台交易,建设区域性股票交易中心。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信贷扶持力度。拓展保险服务领域,创新保险服务方式。强化社会信用制度建设,促进银企融资良性循环。大力发展高信誉、规模化的担保机构,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到201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4亿元,年均增长17.8%。
(五)农业服务业
    加强农业生产、科研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和推广。抓好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建设,建立连锁配送物流体系。支持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服务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增强气象灾害、地质地震灾害、病虫草害、森林火灾等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紧紧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为农民在良种服务、新型农技、农机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方面提供服务,形成具有通化特色的涉农服务和农民生活服务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到2015年,农业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亿元,年均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