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白山市“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2/5/2 15:34:00 来源: 浏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区域经济大提速这个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加快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培育壮大“三五二”产业,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打造吉林东部新的经济增长极,使白山迈进全省较发达城市行列,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二、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原则。加快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从过度依赖资源开采业向产业多元化支撑转变,从主要依靠原料生产向终端产品生产转变,从城乡二元矛盾向和谐统一转变。

——坚持“三动战略”原则。全面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以投资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以项目促进要素集聚、产业提升;以创新推动大发展、快发展,实现快速崛起、后来居上。

——坚持“三化统筹”原则。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用工业化推动生态城镇化,用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用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走工业化、生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支撑、相互融合、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融合发展之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强化资源优化配置,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市区一体化发展原则。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加强沟通与配合,统筹规划市区产业布局、生产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要素市场完备、基础设施完善的新格局,全面提升城区吸引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坚持民生为本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各阶层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整体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节能减排取得实效,生态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力打造吉林东部崛起新的增长极。

经济实力更加壮大。在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效益、降低资源消耗的基础上,力争经济实力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到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4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70亿元,年均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4:60:29.6调整为7:53:40;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20亿元,年均增长23%,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80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91亿元,年均增长23%。

城乡特色更加鲜明。中心城区建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辐射带动、人口吸纳、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融入周边城市2.5小时经济圈的山水园林城;县(市)城区依托资源及产业优势,建成区域性中小城市;建成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镇域经济比较繁荣的特色城镇;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乡均等化。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77%,新农村市级标准化示范村达到260个。

社会事业更加协调。加大对各项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实现经济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市适龄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初中阶段巩固率达到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主要卫生指标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建立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9‰以内。

人民生活更加富足。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00元,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0元,年均增长13%;累计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7.5万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28平方米和25平方米;逐步实现各项社会保险全覆盖。

生态环境更加优化。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3.2%,林木蓄积量达到1.89亿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3%;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费量降低1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5%,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8%,氨氮排放总量减少9%,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6%。

表2:白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主要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

属性

一、总量结构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433.2

1240

23以上

预期性

  第一产业

亿元

45

87

14.6

预期性

  第二产业

亿元

260

657

20.8

预期性

规模以上工业

亿元

216

570

22

预期性

  第三产业

亿元

128.2

496

28.6

预期性

三次产业结构

%

10:60:30

7:53:40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3524

94380

23

预期性

全口径财政收入

亿元

43.2

120

23

预期性

地方级财政收入

亿元

25.3

80

26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39

391

23

预期性

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

%

70

85

 

预期性

城镇化率

%

68

77

 

预期性

二、生态环境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万公顷

9.05

9.05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83.2

83.2

 

约束性

单位GDP综合能源消费量降低

%

22

16

-3.5

约束性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

万吨

 

 

按省要求确定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m³/万元元元

 

 

按省要求确定

约束性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

29

5

 

约束性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

10

8

 

约束性

氨氮排放总量减少

%

 

9

 

约束性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

 

6

 

约束性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50

70

 

预期性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30

60

 

预期性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40

65

 

预期性

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

%

80

95

 

预期性

三、对外开放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3

3.2

20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87

5.7

25

预期性

   其中:出口总额

亿美元

1.65

5.0

25

预期性

四、自主创新

 

 

 

 

 

R&D经费占GDP比重

%

0.03

1.8

 

预期性

五、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356

32900

15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

6134

11300

13

预期性

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5.6

17.5

 

约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7

4.6以内

 

约束性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26

28

 

预期性

农民人均住房面积

平方米

22.6

25

 

预期性

六、社会发展

 

 

 

 

 

总人口

万人

132.6

133.9

 

约束性

人口自然增长率

0.12

1.9

 

约束性

人均受教育程度

9.8

10.5

 

预期性

初中阶段巩固率

%

97.7

99

 

预期性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80.4

95

 

预期性

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20.3

全覆盖

 

约束性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万人

90.9

全覆盖

 

约束性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万人

2

全覆盖

 

约束性

注: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为现价增幅。

2、指标属性:

◆预期性指标是在政府导向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愿的指标。政府要通过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财政、产业、投资和价格等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国家意志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对各地和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