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牡丹江市产业规划
发布时间:2012/5/2 15:34:00 来源: 浏览:()

加快培育和壮大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构筑新型工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全面提升工业经济市场竞争力。

一、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突破口,推动新兴产业成为我市的先导产业。

(一)培育新能源产业。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原则,加快水电开发, 做大做强风电产业,搞好油页岩开发与加工,提高生物质能、地热资源及沼气、天然气的利用率。按照"以打造龙头为目标,以技术突破为先导,以融合发展为抓手,以示范应用为方向"的思路,整合资源,壮大龙头,提升技术,强化示范,辟建光伏产业园,力争将牡丹江建设成省内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

(二)培育新材料产业。立足非金属矿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新型陶瓷材料、硅基新材料、新型建材、石墨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纤维及复合材料、光电材料和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打造中国硅硼类超细微粉及工程陶瓷生产基地、黑龙江东部硅基新材料生产 基地和黑龙江省重要新型建材研发和出口加工基地。

(三)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组织实施节能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加快节能环保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完善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服务体系。

(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以打造黑龙江省医药强市为目标,建设五大基地:即熊胆粉系列药品研发及生产基地、滋补保健品研发与生产基地、治疗"三高" 药品研发与生产基地、中药新剂型研发与生产基地、抗哮喘和抗风湿解热镇痛类 药品生产基地。加快建设黑龙江省重要抗肿瘤生物药品制造基地、现代生物技术 与中药结合研发试验基地,积极推进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基材料产业化发展。

(五)培育信息产业。以中俄信息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壮大信息产业链,打造牡丹江(海林)和绥芬河两大信息产业密集区。

(六)提升绿色食品工业。依托地方优势特色绿特农产品资源和绿特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建设,以打造" 绿色有机食品之都"为目标,拉长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建设黑龙江省东南部肉 类加工产业带和对俄肉制品出口加工基地,打造全国乳业五强,树立"中国食用菌之城"等国家知名品牌。

(七)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放大产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第一,提升化学工业。以打造哈牡绥东经济带化工核心区、黑龙江省重要煤化工产业基地、黑龙江和东北地区东 部石油化工基地和全国重要轮胎生产基地为目标,重点发展煤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和橡胶工业四大产业链。第二,提升木材加工业。以建设黑龙江省重要木材加工基地和人造板生产与集散中心、构建新兴地板之都和国际木业之都为目标,推动木材加工二次创业和产业升级,建设初、中、高级加工有机衔接的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和木业经济带。第三,提升造纸工业。以建设全省重要特种纸生产基 地和东北地区重要铜版纸生产基地为目标,发挥技术优势,加快新产品开发,延伸产业链, 推进产业升级,扩张产出能力。 第四,提升装备制造业。以汽车空调机、石油机械、机车配件、逆变焊机、木工机械、输变电设备等优势产品为核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产品、产业群,重点发展风力发电装备、电动汽车、新型农机和高速数控机床及高端工具四大产业链,建设黑龙江东南部装备制造业基地。第五,提升能源工业。以构筑"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供应体 系为目标,推进热电联产,壮大火电规模。积极做好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引进工作。抓好区域内主干电网和城乡供电设施建设,提高输变电能力。第六,提升轻工纺织服装加工业。以打造轻工纺织服装对俄出口加工基地为目标,大力引进上海和温闽等发达地区相关行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服装、鞋帽、床上用品、家用电器、五金交电、家居装饰材料、日用百货等轻纺产品,构建强大 的对俄轻纺产品、产业群。

(八)加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集群化发展和经济开发与城镇建设协调推进的思路,系统整合市域内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资源,加大园区扶持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增强产业集聚功能,使其成为加快 我市工业振兴的主要载体。要促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合理分工、协调推进、错位发展。进一步明确各经济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互市贸易区的功能定位和产 业发展方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加强协调,构建分工合理、协作紧密的 园区建设体系,提高整体效益。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要发挥对全市园区建设的示 范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完善跨地区项目建设协调机制,搭建不同园区之间的招 商引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二、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富民农业

努力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领先、新农村建设全省率先、城乡一体化全省创先、国际化农业全省争先和农村改革全省闯先的战略目标,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特色优势农业转变,打造全省农村改革的试验田、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农民增收的样板市。

(一)发展特色农业。实施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壮大以高效经济作物、畜牧、食用菌、劳务产业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绿色肉 牛基地和有机食品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农村劳动力输出就业,向返乡创业、外出 就业和兼业并重转变,率先实现劳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加快农民劳务致富步伐。实施国际化农业战略,培育壮大在俄农业开发主体,拓展对俄境外农业开发,壮大牡丹江境外农业产业化规模。抓好对俄果菜、畜产品、食用菌、优质米基地专 业化、规模化建设,巩固和发展我市对俄农产品出口的优势。

(二)建设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制度。统筹城乡土地市场,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探索集体建设用地补偿和农村宅基 地流转、抵押办法,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建立覆盖所有乡镇 的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大力发展农村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组建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探索发行农业生态环保 债券,培育发展农业生态资本市场。完善农村商品市场体系。以专业化、集约化、大型化和规范化为方向,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 办农产品超市、连锁店、便利店,努力提高农产品在新型流通业态中的比重。

(三)扎实推进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系统推进农村水、电、 路、气、房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解决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大力实施农村康居工程,加快农村泥草房改造。推进村屯环境综合整治,搞 好村屯净化、绿化、美化和农村道路硬质化。推进城乡电信互通,加快城镇电信 设施向乡村延伸。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健全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卫生(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布局。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促进消费增长的拉动能力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方向,按照"扩大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提高水平、拓展领域、增加就业"的方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显著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服务贸易比重。

(一)突出发展旅游业。以打造世界级避暑休闲度假胜地、东北亚跨国旅游枢纽城市和中国雪城为目标,构筑"一城三区三线"旅游格局:宜居城市,海东盛国 旅游区、中国雪乡旅游区、国际休闲娱乐区,长白山--镜泊湖--海参崴--济州岛 中俄韩黄金旅游热线、"东北北游线"、"东北东游线"国内精品旅游热线。突出抓 好镜泊湖旅游名镇建设,完善冰雪旅游、生态避暑旅游、红色旅游和边境旅游四 大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特色旅游。

(二)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推动金融创新,改善金融环境,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现代金融体系。支持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商业保险公司加快发展,积极引进域外不同所有制的金融保险机构来牡丹江市开办分支机构。围绕破解资金瓶颈,发展融资中介组织,建设信用担保体系,做强政策性担 保公司,提升民营担保公司。发展证券业,提高证券交易水平。强化外汇经营管 理,实现中俄货币直接结算和人民币周边化。鼓励外资参股金融企业和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租赁等形式创办金融企业。积极发展产权投资、票券融资、风险 投资等地方资本市场,提升直接融资层次。

(三)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整合物流资源,培育发展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群,形成快捷高效、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区域性国际性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构建工业物流体系、涉农物流体系、商贸物流体系和国际物流体系。以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一体化为主线,搭建现代电子物流网络平台,重点建设电子口岸、综合运输、仓储保税、大宗商品交易信息平台和物流管理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效率和水平。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加快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为内容,加快振兴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积极推进主导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影视出版、动漫网游、表演艺术、艺术品生产、广告会展和文化旅游。引入战略投资者,扶持壮大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培育发展中小型文化企业,加快培育合格的 文化市场主体。以特色文化品牌、区域优势文化资源和新兴文化业态为重点,大力推进动漫网游、数字集成开发影视制作、民族民俗工业品研发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镜泊湖卡通博览园、中共六大纪念馆、中俄文化交流中心、横道影视 基地、新华数字电影城、宁安远东影视新城、绥芬河动漫产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向支柱型产业迈进。

 (五)加快发展会展业。以"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快会展业发展。重点加快牡丹江国际会展中心、绥穆新城中俄博览城等现代化大型展览和会议场馆建设,形成规模、档次、层次分开,适应各级各类会展的展场群体。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调、企业组织承办、市场化运作、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营机制。拓宽办展领域,培育会展知名品牌,重点把中国名优商品展、中俄机电产品展、木博会、牛博会、黑木耳节等地方特色的展览会培育成国内外知名品牌,扩大其影响力。

 (六)改造提升商贸服务业。鼓励和支持经营业态创新,加快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代理制、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和组织形式发展。完善商业流通服务体系,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发展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建成一批现代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商品集散中心,鼓励商业网点向小城镇和农村延伸。完善以中心 城市为依托、以口岸为重点的对俄商品批发市场网络。

(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接仓和发包并举,大力发展境内服务外包和离岸 服务外包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建设黑龙江重要服务外包基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鼓励服务外包企业与国际国内服务外包企业广泛开展合资合作,建立服务外包产业合作机制。

(八)积极发展房地产业。以中心城市和县(市)城关镇为重点,整合房地产开发资源,引进发达地区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集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推进住宅 建设产业化步伐,拉动建筑、建材业发展。调整住房结构,提高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和廉租住房供给比例。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对房地产一级市场的调 控,培育房地产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完善房地产开发融资方式,加强资本金管理。规划发展住房消费信贷和保险。规范物业管理行为,提高市场化程度。

(九)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的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文 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养老、托幼等社区服务业产业化发展。整合社区 服务资源,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社区信息平台,建立网络化和连锁化社 区商业服务体系。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健全社区管理服务功能。

(十)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拓宽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业。发展科技中介、项目策划、项目融资、财务顾问、并购 重组、股票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业。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 估等经济鉴证类服务业。 支持发展市场调查、资信服务、健康咨询等咨询服务业。加强广告业诚信建设,推动广告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