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吉林东南部地区最具优势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富民产业。作为优质长白山人参的主产区,通化市全链条发展人参产业,坚持规范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精深化研发,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创建产业集群等形式,加快推动人参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近段时间,由吉林人参研究院研发的首个现代独参汤炮制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独参汤作为中药材经典名方,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应用历史,经过深度研发,明确了各类人参原料在不同煎煮时间下的皂苷转化规律,为人参食品、人参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据吉林人参研究院科研科科长陈斌介绍,现代独参汤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研究是目前唯一的一个人参单味药材的成方制剂,通过与古法的对比,实现了新工艺的改良与升级,现已完成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将于上半年投入量产。
截至目前,吉林人参研究院80%以上的科研成果都得到了转化,正加快推进“人参林下轮作关键技术研究”“新资源食品视角下的人参食用方法研究”等新技术的研发转化,促进人参产业向高端化、精深化领域延伸。为了坚持让人参产业走向上游,通化市在全国率先调整优化人参种植结构、大力推广科学配套技术,全面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造就出世界公认的优质人参主产区,人参产业发展迸发出强大活力。经过发展,通化县推动参宝林下山参合作社完成首期30亩优良种源培育,选择4家种植基地共5000亩作为后续种源护育基地,柳河县在向阳镇西岗子村建设3000亩林下山参种源护育基地。同时,全面构建电子围栏、视频监控、GPS定位、数字溯源、数字化平台五位一体的“好法”赋能体系,电子围栏、视频监控、GPS定位精准布局,进一步统一建设标准,推动实现林下山参全过程可视化闭环管理、原生态无干预自然生长。
借助人参药食同源的契机,通化市还开辟出了人参全产业链,并加强企业与张伯礼院士工作站、中国特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沟通衔接,不断转化新的科技成果,制定了野山参、移山参、蜜制人参等团体标准,开发了人参产品近千种。加快培育和发展高科技企业,加大人参终端产品开发力度,开展人参提取工艺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提升精深加工增值空间。2024年,全市人参综合产值实现403.16亿元、同比增长15.19%,稳占全省“半壁江山”。(孙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