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作动态
合作动态
“加快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合力打造东北东部竞争新优势”----伊春市市长李坤在第七届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讲话
发布时间:2015/9/17 16:01:00 来源: 浏览:()

作为东北东部区域合作成员之一,伊春虽然是最后一个加入的城市,但是五年来我们切实感到,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辽吉黑三省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市(州)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规划、旅游、商贸、金融等领域的合作空间不断拓展,融合程度不断深化。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东北东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个代表,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12+2)各成员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共同选择

去年国家立足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了“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科学论断,并将“新常态”的核心内涵定位在速度、结构和动力的转化调整上。一年多来,中央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作为宏观调控总遵循,尤其是围绕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宏观调控“指挥棒”的积极作用下,全国各地都将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特别是集中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上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多业并举、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我们东北东部乃至东三省,主动适应新常态最为迫切的战略性举措,也是区域振兴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觉得这个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上。


一是从东北地区整体来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东三省走出经济困境的迫切需要。我们各市(州)作为东三省的重要组成,对于去年以来东北经济发展所经历的阵痛与煎熬有着切身感受。在周期性、结构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下,2014年辽吉黑三省的GDP增速均排在了全国后五位。今年上半年,三省的经济下行压力仍在持续,GDP增速下滑的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对于东北经济整体“失速”的原因,近一个时期以来,无论是从政府的层面,还是从专家学者的视角,大家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形成了包括工业一柱擎天、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等一系列共识。但是就问题的根源而言,仍然是结构性问题的显现和关联传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17日长春会议上明确指出,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是结构问题,这是我们形成系列共识中的一个关键。所以,无论是从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现实需要考虑,还是从长远促进新旧模式顺利衔接的需要出发,加快调整产业结构都是关键之举。


二是从东北东部城市实际来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区域各成员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14个兄弟市(州)不仅同处于东北这个大的发展格局中,而且我们有11个成员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业独大”的问题尤为突出。正因如此,东北东部城市成了整个东北转型升级阵痛中承受压力最大、痛感最强、指征最为突出的一个群体。就拿伊春来说,去年以来,我们不仅承受着宏观经济“三期叠加”的深度影响,还承受着重点国有林区实施森林全面停伐带来的巨大冲击,在内外部因素的交织影响下,产业结构问题进一步凸显,经济下行压力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大。市场倒逼传统产业的改造与退出,传统的钢铁行业几近停产,木材加工企业纷纷关停,替代产业规模弱小,支撑乏力,就业、转岗、开支等一系列民生与稳定问题进一步随之显现。与伊春相同,煤城、钢城也都处在这样一个艰难时期。所以,如果说产业结构调整是整个东北地区转型升级的关键,那么对于东部资源型城市来说就是重中之重。我们只有更加有力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才能逐步形成多点多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才能更加稳健地迈过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转型发展关键期。


三是从国家政策取向来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我们各地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大决策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对东北地区转型升级的支持越来越精准有力。特别是去年8月份,国家发改委针对东北发展实际,量身订做了《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今年6月份,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创业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的实施意见》。大家都感觉到,这些政策的含金量非常高。方才,周司长讲话也提到了,国家正在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今年到长春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继续深入研究制定全面振兴东北的支持意见。可以说,国家支持东北地区发展的政策叠加效应正在加速形成。这些政策,无一例外都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放在了突出位置,也将成为我们东部城市群调整结构、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政策支点。所以,我们圆桌会议各成员应当更加珍惜宝贵的政策“窗口期”,在尽各自最大努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深入考虑兄弟市(州)协作推进、共同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命题,把东北东部区域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伊春在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上的探索实践

经济多元化发展是建平司长在讲话中提出的东北东部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性选择,也是国家发改委总结国际国内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经验教训得出的核心结论。这是我们东北东部城市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点。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多元化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市场路径,选择市场有总需求、我们自身有供给能力、有发展优势的产业,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就伊春而言,就是要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大木头”经济带来的路径依赖,转变传统的林区生产方式,依托生态环境,依托林木以外的森林资源和山川河流,激发活力,释放潜力,对产业进行优化布局,并推动产业跨界融合。


伊春是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是国家重点主体生态功能区,因此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需求,更要考虑生态建设需要。省委书记王宪魁到伊春调研时明确指出,伊春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在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基于这两方面定位,一个时期以来,我们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按照“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的思路,牢牢抓住产业培育、园区建设、对外开放三个着力点,努力构建以绿色化为特征的生态主导型产业体系,初步走上了保护与发展并行不悖之路。


第一,把培育优势产业作为加快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伊春最突出的优势就是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珍贵的森林资源,为此,在产业培育过程中,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把天然本底上的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上的优势。在这个总体思路的引导下,综合考虑产业潜力、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初步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北药、绿色矿产四大优势产业板块。在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上,主要依托独特的森林生态和欧风林海风光,开展全域性的生态旅游、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目前,中航集团、北京汇鑫源集团等国企已经准备进驻伊春旅游业,兴办养老、超低空飞行等业态。在森林食品业发展上,充分利用林下资源,按照全产业链的思路,精心打造了以红松籽、蓝莓、食用菌、林药、森林猪、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为代表的六条产业链,并通过引进汇源集团,打造绿色产业谷,持续延伸拓宽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北药产业发展上,以打造龙江最大北药种植加工基地为目标,一方面坚持单品种规模化建设中药种植基地,一方面引进葵花、格润等知名生产商,促进地产药材就地加工转化。在绿色矿业发展上,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重点打造了“钼玉金钢”四条产业链,特别是引进中铁集团开发建设了亚洲单体储量最大的鹿鸣钼矿,目前已经投产达效,年处理矿石量达到1500万吨。与此同时,我们还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互联网+”等,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电子商务、会展物流等服务业,优势产业多点支撑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目前,淘宝网“满天星”计划已在伊春落地,淘宝大学也即将落户伊春。


第二,把打造产业园区作为支撑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们切实感到伊春作为生态核心区,产业发展必须集群集聚,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破解产业生成与林地保护的刚性矛盾,才能更加集约配套地把产业发展好。为此,我们将产业园区作为重要集聚平台,在充分考虑生产要素、功能定位、产业特色、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重点谋划建设铁力和翠峦两个产业园区,并将这两个园区作为全市经济腾飞的双翼,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铁力工业园区,主要是承载“林区工业林外发展”,为鹿鸣钼矿延伸产业链条提供平台,做长钼冶炼、钼化工、钼金属产业链。同时承接哈尔滨的产业溢出项目,为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生产等现代工业发展提供落地平台。我们的目标是今年将铁力园区晋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20年以前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行列。翠峦森林生态食品产业园区,主要是承载“林业经济林中发展”,以提高森林食品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为核心,通过中盟集团、黑尊集团等龙头企业牵动,吸引战略投资者深度开发林下资源,叫响小兴安岭大森林生态食品品牌,建设龙江森林生态食品精深加工集聚区。近期我们又投入1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这两个园区的建设,不仅为伊春自身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而且为我们区域各成员市(州)产业关联、区域关联、融资关联搭建了平台,必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三,把对外合作交流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有效助力。伊春地处边陲,区位的限制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来认识和把握外界的各种战略资源、战略优势以及战略机遇。为此,我们更加注重开展国内外交流,特别是产业合作,努力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效率。面向国内,主要是加强与东北东部区域各兄弟市(州)的合作,先后与白山、丹东、鸡西、牡丹江、佳木斯等兄弟城市开展了广泛交流,在资源型城市转型、接续产业培育等方面学习借鉴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并促成了蓝莓产业化、大豆精深加工等一批重要合作项目的生成。目前,丹东的日林集团在我市翠峦园区投资的一个项目已落地,我市乌马河局也正在丹东港集团建设木材储备加工项目。面向国外,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开展对俄林业和农业合作。一方面转移了停伐后富余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为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提供了原料供给。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由最初的木材采伐发展到采运结合及精深加工等多个领域。



三、加强区域产业合作的几点倡议


区域产业合作是实现各城市优势互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也是赢得国家重视、给予政策支持的必然选择。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共同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主要是加强跨市域的产业关联,引导企业组建产业战略联盟,通过联办、兼并、上下游产业对接等多种形式的协作与联合,形成区域合作产业链,合力打造区域品牌。开展联合招商,推进商务、经合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共同分享招商线索,积极开展组团招商,研究重大项目联合投资。推进产业园区共享,通过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各市(州)将关联性比较强的产业向区域内优势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集群配套发展。


二是共同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对接。当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编制《东北东部经济带发展规划》,各地也都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十三五”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各市(州)应就产业项目规划情况进行全面的交流对接,在综合考虑各自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错位竞合的原则,共同研究区域经济分工和产业融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加快形成互为支撑、各有侧重的产业格局,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


      三是共同设立区域产业发展基金。建议由我们各成员单位共同出资并争取国家和各省支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独立运营”的原则,设立区域产业培育引导基金,支持特色潜力产业发展、优质成长型企业培育、产业园区共建等。同时,发挥基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为各地加快构建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提供更加有力的财力保障,共同把东北东部区域打造成东三省乃至全国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区和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