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携手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牡丹江市市长刘忻在第八届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圆桌会议讲话
发布时期:2016/11/22 14:38:00  来源:未知  浏览:(11480)


  在经济新常态和大众旅游时代 的大背景下,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 “加速器”、社会和谐的“润滑油”、 生态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对外交 流合作的“压舱石”。尤其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 理念,对东北地区努力在生态旅游业 大发展上走出新路子提出了新要求、 指明了新方向。 此次会议主题确定 为——“加强合作,优化环境,联手 打造具有东北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群”恰逢其时、十分必要。

  下面, 我将牡丹江市旅游业发 展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主要讲三个 方面的内容:
  一、 牡丹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资源十分富集。 牡丹江辖 区内拥有 480 多处景区景点,形成湖 林雪边俗特红七大旅游特色;是夏季 避暑纳凉、冬季赏玩冰雪的旅游度假 胜地,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是中 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十佳休闲旅游 胜地、中国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旅游 竞争力百强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 城市、中国主要冰雪旅游城市、国家 智慧旅游试点城市。景区景点特色突 出。世界第二大火山熔岩堰塞湖、世 界地质公园——镜泊湖风景秀丽。国 家级森林公园地下森林是世界著名 的“火山口”原始森林。中国北方地 区最大的人工湖 —— 莲花湖山清水 秀,横跨千年的唐代渤海国遗址历史 悠久,森林虎园惊心动魄,中国雪乡银妆素裹,民族民俗独具特色,跨国 旅游风情迥然。区域合作日趋紧密。 发起成立大东北旅游企业联盟,联合 开发大东北旅游线路。推出由大连老 虎滩经太阳岛、雪乡、镜泊湖,直达 长白山的山水风光、缤纷四季之旅。 成功引进上海、成都、贵阳、昆明等 地旅游专列。与俄方旅游机构签订合 作协议,开通牡丹江至济州岛旅游包 机航线。旅游产业基础坚实。2015 年, 全市星级饭店发展到 19 家,旅行社 发展到 78 家,A 级景区达到 32 个,S 级滑雪场达到 4 个,国家级农业旅 游示范点达到 3 个,省级乡村旅游示 范点达到 4 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风景名胜区、 自然保护区和 森林公园达到 17 处。2015 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 1483 万人次,旅游业 总收入实现 9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6% 和 35.1%。
  二、当前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 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发展的 内在需求和核心保障。但从目前实际 情况看, 不仅我们这些东北旅游城 市,在全国多个地方也都存在生态旅 游方面亟待破解的问题。首先是思想 认识仍然有待提高。当前社会各界对 生态旅游产业内涵和产业链的理解 各不相同, 往往会忽视对人与自然 和谐的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对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经 济拉动意义也认识不够,重经济效益 轻环境持续发展的现象比较严重。其 次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存在矛盾。任何形式的旅游开发都会 造成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现 实当中的旅游业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及传统文化保护之间出现不平衡。 第三是管理问题依然突出。旅游资源 实施多头管理现象屡见不鲜,生态资 源多个行政部门都可参与管理,使得 政策衔接性差,政策冲突现象时有发 生。第四是法制建设尚不完善。生态 环境系统是一个非常脆弱而且恢复 难度很大的系统,保护就显得异常重 要。无论生态旅游开发还是在日常经 营管理中都需要法律制度提供强有 力的保护。目前我国有关生态旅游管 理的法规,相对于生态旅游业发展而 言是滞后的。
  三、牡丹江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方 向
  牡丹江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都 十分丰富,世界公认的 8 大类旅游资源在我市都有良好的基础,镜泊湖、 雪乡更是世界级旅游资源。把这些大 自然赋予我们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 财富叠加、融合起来,就是牡丹江生 态旅游发展乃至全面振兴的强大优 势。今后,我们将倍加珍惜、严格保 护、科学利用好这些资源,正确处理 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把 发展生态旅游业上升为全市战略性 主导产业之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创新加以推进。
  一是健全绿色旅游发展规划体 系,在“五游并举”、四季并重上下 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黑 龙江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发 展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 避暑游等旅游产业以及健康养老等 生活性服务业。我市“湖林雪边俗红 特”的旅游资源特色和发展方向与总 书记的要求高度契合,我们将立足全 域发展,科学编制好生态旅游专项发展规划,强化对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性开发利用的规划引导,并加强对规 划实施执行的核查评估。坚持抓冬夏 带春秋、抓域内带境外、抓旅游带多 业,全力打造以镜泊湖为龙头的“江 湖旅游走廊”、以冰雪为主题的“哈 亚牡冰雪旅游之路”和以抗联文化为 重点的“红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高度重视旅游与生态、文化的深度融 合,打出生态、旅游、文化三位一体 的牡丹江旅游新名片。
  二是创新实施绿色旅游精品名 牌战略,在加强合作、联手发展上下 功夫。在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中实施精 品名牌战略,就是要发挥地方生态旅 游资源优势,突出特色,提高品位,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好的生态旅游产品。我 市将通过互联网 + 旅游的智慧旅游 平台,采取“强点拓线结网”等方式 加强域内镜泊湖、雪乡等优势资源与 周边长白山、五大连池以及俄罗斯海 参崴、韩国济洲岛等精品名牌旅游目 的地紧密合作,形成常态化联手互动 合作发展模式。同时加快培育发展低 空飞行、游艇旅游、房车旅游、康养 旅游以及美容游、亲子游、银发游、 研学游、跨境游等旅游消费新热点。 穿线合作的各景区景点将优化完善 绿色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引导旅游企 业树立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投资、经营和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时 注重节约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
  三是倡导绿色旅游消费方式,在 完善设施、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发展 旅游业,光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远远不 够,许多景区、景点出现“不来遗憾、 来一次后悔”的问题,都是源于基础设施、 服务保障等方面不到位。 今 后我们要在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 六要素和“商养学闲情奇”新六要素 上全面加强,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 施、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环境、 丰富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 提升游客满意度和重游率。同时还要 加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向游客宣 传倡导文明旅游、低碳出行、绿色消 费理念。
  总之, 我们要加快生态文明建 设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势充分发挥、旅 游产业富市惠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生态旅游全面发展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