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东携(12+2))城市(州)全力打通东北东部出海新通道
——访中共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李淑梅 发布时间:2013年1月15日
【编者按】 2012年8月9日,在黑龙江鹤岗召开的第四届东北东部(12+2)区域合作圆桌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巡视员王树年透露,《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
根据发展改革委员会同相关部委共同制定的这一《纲要》,东北地区将被打造成新时期全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睦邻友好、兴边富民的沿边发展示范区,以及先进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产业基地。出台《纲要》,一方面是为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东北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面向东北亚开放,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注入强大动力。《纲要》把东北东部的对外开放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点区域加以规划,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发挥毗邻俄朝的地缘优势,以东北东部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契机,促进区域的产业升级和资源整合,以沿线重点城市为基础,以丹东港为依托,建设东北地区新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东北地区建成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十二五”时期,我国把沿边开放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东北东部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在全国沿边开放的大格局中占有重要位置。

◆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出席中国鹤岗中俄界江文化旅游节暨第四届东北东部(12+2)区域合作圆桌会议开幕式并代表东北东部14城市致辞。
国家在《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将东北打造成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而地处边境的东北东部地区,应成为东北开放的先导区和桥头堡。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辽宁的发展尤为关注,早在2009年任辽宁省人大主任、省委书记时就提出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继续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以“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带动辽宁新一轮大开放,实现沿海地区与腹地发展的良性互动,努力打造沿海经济强省,丹东结合自身优势,在应对外部冲击中闯出了一条发展新路。
以更高视野谋划丹东未来发展
日前,记者在国家发改委振兴司有关部门获悉,《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复。
作为“五点一线”六个港口城市中惟一拥有边境口岸和东北东部惟一一个出海口城市,丹东是如何落实十八大精神,乘势而上、科学布局,携(12+2)城市(州)全力打通东北东部出海新通道?怎样把沿江、沿海、沿边“三沿”的独特区位优势,化为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11月28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十八大代表、中共丹东市委书记戴玉林。
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内涵,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更高的视野,在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谋划丹东科学发展,如何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具体实践中,如何使丹东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12月24日在辽宁省经济工作会议现场会的戴玉林思路更清,方向更明。
“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建设好大通道,打造好北黄海。”戴玉林说。
“大通道”、“北黄海”,对于这两个关乎丹东未来的关键词,戴玉林这样解释: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两个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其中,东北东部和黄海翼区域的发展与其他地区比较却相对滞后。所以,以丹东为重点全力建设大通道、打造北黄海是实施好两大战略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探索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有利于加快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有利于快速提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水平。总之,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来看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规划》(《规划》)中,丹东港被纳入东北地区主要物流通道布局,丹东也被纳入东北二级物流节点城市。丹东港的经济腹地不仅辐射东北东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还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东部物流通道彻底贯通后,东北东部省、市的大宗货物出海,就无需绕道营口港或大连港,而可直接通过东部铁路进入丹东港入黄海,丹东港也将成为面向整个东北东部最为便捷的出海口。
戴玉林认为,建设大通道、打造北黄海,乃顺势而为。“环境容量较大、物流成本低、腹地广阔、未利用土地多、水资源充足、岸线资源丰富,我们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他说,“我们的目标明确。向东,进一步打通丹东与东北东部腹地的广阔通道,先行构建起东北东部物流和旅游大通道;向南,进一步用好沿海、沿边的特有优势,率先实现北黄海开发的新突破。”
戴玉林介绍,丹东是辽宁沿海经济带中的重要区域之一,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是环黄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重要交汇点。我们也将乘辽宁沿海经济崛起的东风,全力开发建设丹东沿江沿海经济带,尽快把丹东打造成为北黄海经济带的重要一环、东北东部重要出海通道。在国家东北振兴战略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双重支持下,丹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快车道”上运行。丹东要走出一条以“陆海统筹、生态优先”为原则的海洋经济发展新路。“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前提下,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全力引资选资。具体讲,把东港作为海洋经济的主承载区,依托大东港、海洋红港,大力发展沿海、临港产业;把凤城和宽甸作为生态保护区,确定生态立县原则,尽量不上或少上工业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一、三产业。”
大通道怎样建设?戴玉林说,首先是加快港口建设,全力打造大东港与海洋红港。在此基础上,加强区域合作,推进东北东部一体化发展,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建设无障碍旅游大通道。
戴玉林告诉记者,今年9月26日,东北东部铁路通道新建通化(吉林)至灌水(辽宁)段正式开通。这条长达179.7公里的铁路,衔接了沈丹线、凤上线、梅集线、鸭大线和浑白线5条既有铁路,为东北东部地区直达丹东港形成了一条全新出海通道。同一天内开通5条高速公路,打通了中国最东端出海通道。
同日,丹东至通化、抚顺至通化高速公路开通。这两条高速公路打通了黑龙江、吉林两省新的出海和进关通道,进一步增强了丹东港的集疏能力,这些铁路公路交通动脉畅通后,将大大缩短东北东部入海的时空距离。货物无需从大连港或营口港入海,只需要通过铁路或公路直达丹东港。以丹通高速为例,建成后两地里程将由现在的340公里缩短为249公里,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6小时缩短到3小时。
丹东从“神经末梢”一跃成为向海的最前沿
新的铁路和公路通道将为丹东港注入强大动力。吉林、黑龙江及整个东北东部地区将成为丹东的腹地,丹东将因此从“神经末梢”一跃成为向海的最前沿。
随着多条通边达海大通道的建设,1~2年内,东北东部将完全打通向南由丹东港直接出海,向东由珲春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和经朝鲜罗先港,向北由绥芬河经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4条对外开放的交通运输线。开通“东边道”,整合东部区域经济,使东三省东部地区在山海关拥挤走廊和大连通道以外,开辟出另一条纵深贯通的进出大通道,给东部地区经济资源重组、联合发展、共图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东北东部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丹东已成为东北东部腹地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以图们江为例,经延吉直接到丹东港下海,比绕道长大线至大连港出海,运距拉近了五分之二;以通化为起点,直接到丹东港的距离,比绕道梅集线至大连港节省运距三分之二。物流大通道建设,将使东北东部彻底打破封闭状态。
戴玉林表示,丹东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的独特区位优势,如何让这一优势转化为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一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近年来,他们始终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抢抓发展机遇,搭建合作平台,携(12+2)城市(州)全力打通东北东部出海新通道。“在丹东区域全面实行一体化发展,包括改革方面政策的制定、开放方略的统筹、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以及城镇建设、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都有总体考虑,要成为相互连接、共同发展的整体。”
戴玉林认为,辽宁沿海港口是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北四省区的共同出海口,不仅要为辽宁经济服务,也要为东北腹地经济服务。在东北振兴战略和区域一体化推动下,东北四省区在共建出海大通道方面达成共识,加快推进以大连、营口为主枢纽港,丹东、锦州为地区性重要港,盘锦、葫芦岛等港口为补充的亿吨级大港群建设步伐。
戴玉林还透露,中朝合作建设的第一座公路大桥将在2014年建成。丹东作为中国乃至其他国家人士进出朝鲜的桥头堡地位也将更加稳固。同年丹东与沈阳、大连之间的高速铁路也将建成通车。戴玉林表示,要构建东北地区12个市的旅游联盟,让游客不仅仅在丹东旅游,同时还可以便捷地到达大连、通化、延吉等其他旅游目的地。
戴玉林表示,借助丹东港的区位优势,丹东有望打造成为东北东部地区的物流大通道。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两大战略的深入,丹东港在航道、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将愈发凸显。
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将把丹东推到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口的位置上,丹东成为东北地区走向世界的“大通道”。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全长197公里,是此次开通的5条高速公路当中最长的一条。这条高速公路起于辽宁、吉林两省交界的新开岭,止于丹东。作为鹤岗至大连高速公路重要连接部分,丹通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黑龙江、吉林两省物资到丹东港出海的运输距离。
此次总长531公里的高速公路开通以后,辽宁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已接近4000公里。
未来几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将进一步打通多条腹地与港口连通、内陆与口岸互通的物流大通道。在促进资源在这一区域快速流通的同时,整体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使东北三省真正成为中国对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戴玉林表示,深化区域合作,有利于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共同繁荣发展。丹东作为沿海经济带中的一环,是辽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我们要借助国务院今年3月批复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东风,共同推动东北东部区域合作再上新台阶。
协调发展建设大气秀美丹东
戴玉林强调指出,东北东部地区崛起正在发力,对全国大局具有重要作用,丹东要努力走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发挥“三化并举”对扩内需、调结构、转方式的综合效应。按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新要求。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的宏伟蓝图。到2000年丹东要率先实现小康,让农民收入增加得快一点,GDP增长速度再快点,尽快实现丹东以东北腹地港航引领的港口城市,2014年海洋红的港口吞吐能力要达到目标要求,与丹大一体化、丹沈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和东北的大物流结合起来;把丹东建成一个较大的国际化港口城市,融入一小时经济圈。2014年6月,鸭绿江大桥将建成通车,丹东和平壤、沈阳、大连三个大城市相距200公里、受三大城市的辐射丹东乘势做强迎来发展加速期。我们要在做好环境保护、污水处理、节能减排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工业和临港产业,从内部来讲,我们要抓住两个“红利”,一个是改革的红利;另一个是城镇化的红利,通过为中心城市提供服务和丹东市享受到的均等化,拉动内需扩大固定资产投入。抓重点,促落实,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党员为核心,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大气、秀美丹东做出应有贡献。值得欣慰的是,丹东市近年来在选人用人方面完全公开、透明,杜绝了跑官、要官、买官现象,在中组部批准的选人用人位置前移,组织工作满意度全省第二,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全省位居第二。
生态文明铸就城市之魂 丹东面向大海扬帆起航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李淑梅
11月29日清晨5点多钟,天刚蒙蒙亮,下了一夜雪的沈阳异常安静、甜美,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我踩着地上一尺多厚的积雪匆匆往外走,街上几乎看不见行人。我站在雪地里近一个小时,才坐上出租车奔火车站,登上了去丹东的火车。说到丹东,首先出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一定是鸭绿江,那上面的断桥让我们回忆起“抗美援朝”的历史。
断桥原是鸭绿江上第一座铁桥,1909年8月由日本驻朝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11年10月竣工,是世界上首座平行旋转的铁路开闭桥。桥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中间第4孔的桥桁可旋转90度,便于超高船舶通行。1950年11月8日,在朝鲜战争中被美军飞机炸断,现有四孔残留至今。
丹东,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总面积达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243万。这里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生活着汉、满、蒙、回、朝鲜、锡箔等36个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一出丹东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毛主席雕像。放眼望去,街道两边是挂满积雪的银杏树和松树,白雪皑皑,一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据丹东市民讲,每到夏天,这里便是另一派风景,满城绚丽多彩的杜鹃花争相怒放,姹紫嫣红,浪漫嫣然。
如今的鸭绿江宁静又舒缓,江上的断桥也成为各国游客追寻历史,感受丹东风情的必到之处。在断桥处,近距离观望对面的朝鲜,会让你的知识储备一下子变得活灵活现。丹东位于鸭绿江畔,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衣带水隔江相望,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有着“黄海明珠”和“北国江南”的美誉。
丹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扬光热情地接待了记者,使人备感温暖。接下来记者在丹东采访的五天时间里,始终能感受到以戴玉林书记为首的丹东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基层,为丹东的发展和百姓能过上好日子而殚精竭虑。
据记者了解,12月4日上午,市委书记戴玉林冒着严寒第四次来到“后进村”帮扶联系点———东港长山镇陶家村。经过一年多的对口帮扶,这个村当初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今都得以有效解决,发展蒸蒸日上,有望摆脱“后进”步入“先进村”的行列。
自今年8月以来,戴玉林三访陶家村。该村按照市、县(市)、镇多级党委研究商讨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在村整体发展上,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产业发展、经济建设进行科学设计和前瞻规划。该村准备多方筹措资金建设两个果蔬大棚基地,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
在前不久召开的辽宁省经济会议上,记者见到了戴玉林。记者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几年不见,戴玉林的头发全都花白了,只有与之交谈时,才使记者相信这就是当年那位睿智、有魄力,被圈内称之为学者型的大连市副市长。
在加快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辽宁省紧抓国家重点开发环渤海地区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辽宁作为东北地区惟一沿海省份的特有优势,推出了“五点一线”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
“五点一线”的内涵及丹东在“点”的地位是怎样的?戴玉林对记者这样诠释:“五点一线”,是指开发建设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五个重点区域和建设一条贯通沿海地区的滨海公路。丹东作为沿海经济带中的一环,是辽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未来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支点。在这里,三大经济圈交汇,其区位优势明显,作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地位稳固,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强。
丹东已获批准成为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境内沈丹、丹大两条高速公路和沈丹铁路纵贯南北东西。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和东北东部铁路将使丹东成为东北东部新的出海和贸易大通道,正在建设的鸭绿江公路大桥将成为重要的路陆口岸;丹东机场正在加紧扩建,成为东北新的国际机场,丹东港正向亿吨大港目标迈进;丹东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已完备。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是凭借着实干精神,这个以蔚蓝为主打色的沿海城市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丹东人民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在开创丹东美好、富裕、和谐健康的明天。
记者手记

联系信息
电话:0415-3105377 3105399
传真:0415-3105355
邮箱:qyhzdd@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