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
佳木斯市“十二五”规划
发布时间:2012/5/2 15:34:00 来源: 浏览:()

“十二五”时期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任务,找准发展重点,破解约束瓶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以全面实施“两区两带一城”战略为中心,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推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以强化公共服务为导向的政府转型等三个转型,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开放兴市、创业富市”四个行动计划,强化大项目带动、大企业引领、大产业集聚、大园区承载、大市场配套五大支撑,着力实现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社会民生、对外开放、体制创新六大突破,深入实施“十项重点工程”,推动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逐步把佳木斯建设成为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的现代生态宜居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科学发展。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规模,加速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发展。把扩大开放和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合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东北亚地区和东南沿海及周边地区合作,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着力推进行政管理、土地、财税、金融等综合配套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全面推进“两区两带一城”建设,加快发展佳木斯高新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突出建设好沿江开放带和三江特色旅游产业带,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带动沿江口岸和内陆县市共同发展。重点突破装备制造业、能源电力、化工、新材料、食品加工、旅游、商贸物流、特色优势农业八大行业,推动全市产业全面快速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科学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空间布局,明确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范围。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推广低碳技术,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二、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我市将处于结构转型、跨越发展、加速崛起的战略机遇期,在区域竞相发展的格局中,潜力巨大,充满希望,大有可为。经过五年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秀气、灵气、洋气、漂亮、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双百双宜”现代滨江城市和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区域中心城市,省东部地区交通信息枢纽,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商贸物流中心和跨境旅游集散中心,全国领先的以“四机一缆”为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知名优质粮食及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东北地区新兴的新能源、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对俄合作示范区、东北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低碳生态示范区,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增长极。

到 2015 年,全市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带动黑龙江东部地区增长、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着力扩大规模、转变方式、调整结构、低碳发展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到2015年达到1000亿元以上,力争突破1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000元,均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5年确保突破9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五年累计达到2700亿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确保突破800亿元,力争达到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确保突破75亿美元,力争达到100亿美元。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30:45,其中工业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达到25%以上,装备制造、食品、新能源等优势支柱产业和林木加工、新型化工、建材等潜力产业做强做精取得重大进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矿产等新培育产业做深做大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

??开放合作不断深入。黑瞎子岛开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全方位对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一批特色化、集约化发展的对俄开放合作园区初步建成,经济外向度大幅提高,外贸外资规模明显扩大,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

??人居环境更加良好。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1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1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累计下降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7%左右,城市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左右。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达到2%以上,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超过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本形成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相互衔接、快速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重点流域治理取得突破进展,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到2015年,公路网总里程达到10000公里,累计新增765公里;内河航道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内河货运周转量达到1000万吨公里;铁路营业里程累计新增215公里,发电装机总容量力争达到700万千瓦。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形成布局合理、联系紧密、发展协调的城镇体系,城镇化水平提高到60%,城市市区达到100万人口规模框架,建成区面积达到 100平方公里左右,“双百双宜”(宜居、宜业)城市基本建成。中心城市和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年均增长率均达到1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突破22500元,力争达到24000元的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以上。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大为增强,城乡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覆盖城乡,社会安定和谐进步。全市总人口控制在265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0‰以内。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92%以上,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0%。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从业人员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100%以上,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0%以上。妇女和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基本完成。全面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立。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与经济利益脱钩的制度基本建成。法制化、科学化、民主化的行政决策机制基本形成。。

专栏2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指   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指标属性

生产总值(亿元)

512.5

1000-1200

13

预期性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146.4 

250

8

预期性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133.9 

300

18

预期性

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

113.1 

250

20

预期性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232.1 

450

13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元)

20280

38000

13.5

预期性

财政总收入

50.2

100

20

预期性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20.85

50

20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250.6

900-1000

3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

208.5

450

15

预期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30.5

75-100

20

预期性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

 

预期性

人民生活指标

城镇化率(%)

 

60

【10.6】

预期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2186

22500

13

预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7111

12500

13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4.43

4.5

 

预期性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比率(%)

 

100

 

约束性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比率(%)

 

100

 

约束性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覆盖比率(%)

 

100

 

约束性

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

 

8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00

 

约束性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约束性

全市总人口(万人)

252.7

265

 

约束性

资源环境指标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约束性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万公顷)

约束性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16】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5】

 

约束性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

 

【15】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17

【1.2】

预期性

城市绿化率(%)

 

40.3

 

预期性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30】

约束性

注:主要经济指标均为现价;带【】的为五年累计数;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

三、战略任务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是:围绕“两区两带一城”战略和“十项重点工程”,立足黑龙江,依托东北三省,辐射东北亚,着力建设东北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对俄开放合作示范区和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国际化物流中心,构筑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产业新高地,提升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建成“三气一亮”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和“双百双宜”现代滨江城市。

??东北地区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着力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全国领先的以“四机一缆”为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新兴的新能源和化工基地、全省重要的新型材料制造基地,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优势装备制造业、新型能源重化工业和绿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为支柱的新型工业发展新格局,构建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产业新高地。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抓住国家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年)》和全省全力推进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按照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深入推进以农田水利化、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流通、农村金融等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工程建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大农业,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世界先进、国内一流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我国对俄开放合作示范区。大力加强对俄通道建设,构筑高效便捷、安全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加快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争取设立保税区,构建对俄合作的大基地、大通道、大平台,形成以黑瞎子岛开发为重点、沿江经济开放带为核心的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开发开放新格局,逐步把我市打造成为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俄加工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我国对俄合作的示范区。

??“三气一亮”快乐型城市、“双百双宜”现代滨江城市和高首位度区域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我市位于伊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东部城市群中心的区位优势,依托沿江临水、交通便利、生态良好的条件,大力推进滨江生态城镇建设,塑造滨江城市形象,完善区域性服务功能,建设秀气、灵气、洋气、漂亮、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和“双百双宜”现代滨江城市。积极拓展佳木斯市区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增强我市对周边地区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巩固和强化我市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

专栏3  两区两带一城战略和十项重点工程

“两区两带一城”战略是中共佳木斯市十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立足佳木斯优势,为更好把握历史机遇加快科学跨越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核心。其中,“两区”即加快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核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带”即加快打造三江对俄开放带和三江特色旅游带,“一城”即加快建设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区域中心城市。

“十项重点工程”是中共佳木斯市十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推动我市科学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我市的实际,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大项目牵动工程、工业跨越发展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大口岸通道建设工程、城市建设管理升级工程、高端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民生工程、改革创新工程、环境优化工程、社会稳定工程。